第四一八章 太子归属(1 / 1)

唐朝败家子 尹三问 1091 字 11个月前

91看书网 www.91ab.top,最快更新唐朝败家子最新章节!

人是会变得,尤其是坐上那张龙椅之后,影视剧里皇帝总是喜欢说他们身不由己。

对此谢逸完全相信,帝王也是人,也有感情,自然会因为权力、地位等原因,心理上会有一些变化。

仁厚之人会便的冷血无情,甚至杀人如麻!

这都不奇怪,李治会不会这样呢?

谢逸之所以笃定,很大成都市基于李治如今的性格和原本历史上的表现,但是……

就像是郑丽琬说的那样,自己知道李治太多的事情,对他的影响太大,有朝一日会不会……

在这样原则性,关乎身家性命的大问题上,谢逸也不敢那么笃定,不敢太过随意。

毕竟原本历史上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的下场可不怎么好,尤其是长孙无忌,那可是李治的亲舅舅。

虽说武后再其中起到了一些作用,但在当时的情形下,李治若是不点头,长孙无忌焉能会是那般屈辱的下场?

所以啊,帝王之心深不可测,还是小心谨慎为好。

不过现在这些担心有些早了,起码得长孙无忌死后才会出现这些问题,斗争和平衡是权臣生存的必要条件。

相比之下,和长孙无忌比起来,自己和权臣还差很远很远,所以暂时不必过于担心。

至于这太子之位的人选,即便是不立李治,而选择了李恪,对自己而言也不是什么了不得了的大事。

毕竟自家与吴王府相处还算融洽,虽然没有太多交情,却也没有什么仇怨。李恪即便是登上了皇位,即便是不重用,估计也不会把自己怎么样。

相比之下,坦坦荡荡,相比之下该着急的人应该是长孙无忌才对,自己安安心心在家等三个孩子出生便是了。

倒是长孙无忌,天下大事就都交给他了。

……

长孙司空也确实没闲着,就在汴梁朝野议论纷纷的时候。他进宫了。

据说那日长孙无忌在承庆殿待了很久,一直到了天黑宫门下钥的时候才出来,至于他究竟和皇帝陛下谈了些什么,就没有人知道了。

总而言之。肯定是关乎储君之位,天下大事的,朝野上下议论纷纷。

此后不过数日时间,事实便证明了这样的猜想,首先是一道诏书的出现。一直备受冷落但是不曾被处置,有谋储之嫌的魏王李泰是这道诏书的主角。

他果然彻底从皇位争夺中出局了。

李世民一道诏书,数落了李泰的了种种不当行为,认为他有失仁厚,不守孝悌,褫夺亲王爵位,改封为顺阳郡王。

这个结果自然是比杀身之祸,废为庶人要好得多,虽说只是个郡王,但好歹还是皇子。还是天潢贵胄。地位和待遇不会改变,好日子还是有的。

只是顺阳郡王和当初不可一世,威风八面的魏王相比当真是天差地别,这对李泰而言算得上是莫大的打击。

失了亲王爵位,就等于和皇帝之位再无关联,这对李泰而言打击不小,毕竟哀莫大于心死。

更何况皇帝陛下为了彻底断了他的念想,直接将他赶出了长安,让其前去均州闭门思过。

如此一来,李泰是再无希望了。

那么有希望的是谁呢?吴王还是晋王呢?

所有人都是拭目以待。尤其是一些老成持重之人,他们心里很清楚,这事已经到了必须要决定的时候了。

储位空悬,满朝文物猜谜语可不是什么好现象。时间长了会出乱子的。这个时候很需要皇帝乾纲独断,早定人心。

今日之后的朝会上,这件事终于有了结论。

晋王李治,生性仁孝,敏达聪慧,为嫡出嗣子。天意所属,兹恪遵初诏,载稽典礼,俯顺舆情,谨告天地,宗庙,社稷,授以册宝,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以重万年之统,以繁四海之心。

当这道诏书宣读的时候,空悬许久的东宫太子之位总算是有个着落,各种各样的猜疑也总算是尘埃落定。

这样的结果对有个人而言并不觉得奇怪,毕竟晋王殿下是嫡出,背后有长孙无忌这个舅舅,还有太原王氏这个外戚的支持。

很多人这个时候才注意到,晋王殿下遥领并州大都督,而都督府长史是柱国大将李绩。在得知李治被封为皇太子之后,他可是第一时间上疏恭贺,表示臣服。

这意味着什么?说明李绩和晋王之间早有主仆之情啊,这个时候众人才意识到晋王府背后的力量是何其强大。

众人才想起当年晋王殿下前去河东平叛的往事,以及在定襄击败薛延陀的功劳,有心人则注意到在这一系列的事情背后,晋王府长史谢逸究竟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如今晋王李治为东宫太子,身为长史的谢逸将会有怎样的前程可想而知。不过让众人很奇怪的是,东宫属官从太傅到洗马并无谢逸的身影,而是房玄龄、萧瑀和马周等一干当朝重臣。

谢逸并未有一席之地,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皇帝陛下这牌出的真是够乱啊,到底是什么心思呢?到底是君心难测,还是自己智谋不够看不明白?

还有先前皇帝陛下是那样的宠爱杨妃,不就是因为吴王殿下吗?可是到最后怎么就突然转变了方向改立了晋王,吴王李恪自始始终没能回到长安来竞争,就这样出局了。

有人觉得皇帝陛下的做法比较古怪,但是没有人觉得皇帝陛下做的不妥,无论立李恪还是立李治,都有道理,所有人也都能接受。

毕竟一个居长,一个是嫡子,怎么着都说得过去。

但最终舍弃李恪而选了李治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晋王府背后那强大的力量?恐怕不尽然吧!

或者说确实有这方面的道理,但其中总得有个主次,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所有人都将目光对准了司空兼国舅长孙无忌,大家都想起了他与皇帝陛下的特殊关系,以及在当前朝局中的特殊地位。

也想起了那日子他入宫和皇帝陛下密谈了很久的情形,现在看来,他们究竟谈了些什么似乎显而易见了。

李治能当上太子,看来真的是感谢这位好舅舅。(未完待续。)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