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章 大变序幕拉开(1 / 1)

明末传奇 风中的失落 1601 字 11个月前

91看书网 www.91ab.top,最快更新明末传奇最新章节!

崇祯十七年正月初一。

郑勋睿迎娶寇白门。

谁也想不到的是,李自成也在正月初一再次发起了对北直隶的进攻。

郑勋睿的目光迅速集中到了北直隶。

此次的进攻,李自成做了充足的准备,义军还是兵分两路,李自成与顾君恩亲率三十万大军,从真定府的方向发起了进攻,刘宗敏与李过从大名府的方向发动了进攻。

义军进攻的势头很猛,可谓势如破竹、摧枯拉朽。

左良玉镇守的真定府城以及贺人龙驻守的大名府城,很短时间之内就失守了,左良玉与贺人龙选择率领军士撤退到保定府城。

一场激烈的厮杀在保定府展开,这一次朝廷大军没有能够延续辉煌,他们没有和上次战斗一样在城池之外展开厮杀,而是固守城池。

李自成果断下达命令,两路义军在保定府会和,四十万大军全力进攻保定府城。

京城的皇上与内阁根本没有准备,他们没有想到李自成会在正月初一展开大规模的进攻,这个时候北直隶各级官府的官吏都在休沐,流寇攻破真定府城和大名府城的奏折,正月初五才抵达京城。

内阁瞬间乱套,在一两天的争吵之后,都没有能够拿出来具体的应对办法。

而这个时候,李自成率领的四十万人,已经将保定府城牢牢的围起来了。

关键时刻,杨嗣昌被迫接受了跳火坑的事宜,率领大军前去增援保定府城。

北直隶和京城的疾病肆掠,尽管朝廷发现情况不对,大力的控制,可严重的后果已经形成。不仅仅是百姓在疾病肆掠之中死亡惨重,就连军队都遭受到了影响。

杨嗣昌当初对十五万大军的安排,真定府两万人。大名府一万人,保定府八万人。河间府四万人,期间因为疾病的肆掠,驻守的人数做了一些调整,河间府增减了两万人,达到六万人,重点是保证漕运的畅通,保定府减少两万人,驻守军士为六万人。

李自成突然的进攻。而且是在大年初一,导致驻扎在真定府和大名府的军士损失较大,左良玉与贺人龙撤退到保定府的时候,麾下总兵力不足一万五千人,也就是说在前面的战斗之中,他们损失了一半多的兵力。

如此驻扎在保定府的大军总人数为七万五千人左右,他们面对的是四十万的流寇。

其实这不过是计算出来的数字,保定府、真定府和大名府,悉数都遭遇到疾病的肆掠,军士也不能够幸免。不少的军士在疾病中倒下了,具体的人数没有谁去统计,所以说驻扎在保定府城之内的。绝没有七万五千人。

杨嗣昌奉命增援保定府城,所能够率领的军士,也就是驻扎在河间府的六万人,至于说具体有多少的军士,他也不清楚。

就算是满员的六万人,想着增援被四十万流寇包围的保定府,且解除保定府的危机,打垮进犯的流寇,这也是不大可能完成的任务了。

这一次杨嗣昌是带着悲愤的心情离开京城的。他这个救火队长,敏感的意识到。此番离开京城之后,不一定有机会再次回到京城了。

离开京城的时候。杨嗣昌做了一件事情,他给周延儒和杨一鹏分别写信了,恳请两人日后照顾他的家人,他不愿意因为自己出现差池,导致家人收到欺凌。

河间府集结的六万大军,不可能奔赴京城,杨嗣昌只能够亲自赶往河间府,接着指挥这六万大军,前往保定府的方向驰援。

走出京城,杨嗣昌在城门前面久久的站立,前来为他送行的官吏寥寥无几,或许众人对朝廷早就失去了希望,也不相信杨嗣昌能够再次建立起来功勋了。

杨嗣昌是黯然离开京城的,陪伴在他身边的,仅仅几十人,这些人是护卫他安全抵达河间府的亲兵,毕竟这一路上到处都是土匪,堂堂的内阁次辅若是被土匪杀死了,岂不是大明朝廷的羞辱。

沈阳,大政殿。

沉寂已久的皇太极,眼光同样盯向了北直隶。

松山之战对大清国的消耗是巨大的,毕竟地方太小了,而且普遍都是贫瘠的地方,粮食的产量不是很高,虽说松山之战取得了重大的胜利,阿巴泰率领的八旗军横扫北直隶,获取了不少的钱粮,也劫掠了不少的人口,但这些不能够完全补充大清国的消耗。

根据范文程和洪承畴的建议,皇太极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措施,坐山观虎斗,静观大明内部出现问题,在这期间,李自成率领的流寇进攻北直隶,结果遭遇到惨败,退回了山西与河南等地,这个时候,皇太极也认为大明朝廷还能够延续下去,其气数还未尽。

正月间传来的消息,让皇太极瞪大了眼睛,他也没有想到,李自成居然在正月初一展开了对北直隶的进攻,范文程获取到的详细情报,表明流寇进攻北直隶的总人数达到了四十万人,这让皇太极倒吸一口凉气。

皇太极以前从未重视过流寇,他认为李自成就是乌合之众,没有什么战斗力,每次战斗依靠的就是人海战术,不过现在流寇的力量发展到如此强大了,那就不能够小看了。

大明朝廷与流寇之间的厮杀,这是皇太极愿意看到的情况,不过他更愿意看到的是郑家军与流寇或者朝廷大军的厮杀。

在关注北直隶局势之前,皇太极最为担忧的还是辽南的局势。

辽南绝大部分的地方都被郑家军掌控了,八旗军所能够掌控的也就是盖州、海州和耀州这些城池,这还是皇太极给郑勋睿写信了,说是双反都期盼着局势的平稳,所以这么长时间过去,辽南才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厮杀。

辽南不稳定,大清国就时时刻刻处于危险之中,就算是八旗军准备对中原展开大规模的进攻,一旦辽南出现变故,受到威胁的就不仅仅是盖州等地,就连辽阳也处于巨大的危险之中,说不定八旗军主力进攻中原,辽阳和沈阳等地都被郑家军端掉了。

皇太极异常的苦恼,他必须要想办法解决辽南的危机,所以他考虑的重点还是辽南。

不过皇太极的这种分析,没有得到一致的赞同。

赞同皇太极意见的,就是满人权贵,范文程和洪承畴等人,完全不赞同。

他们认为,在大明关宁锦防线牢不可破的时候,大清国的确需要考虑到辽南的稳定,因为大清国每一次进攻,目的就是劫掠钱财,最终还是要回到沈阳等地的,而辽南不稳定,导致沈阳和辽阳的侧翼存在严重的威胁,这就致使八旗军无法全身心的作战。

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大明朝廷已经陷入到内乱,其实力大大的被削弱,大清国此刻需要考虑从辽东方向发动总攻,拿下大明最后一道防线山海关,如此八旗军就可以在中原发展了,一旦大清国占领了北直隶、河南、山西、陕西以及山东等地,那么大清国的重心就要朝着中原转移,辽南的地位就不是特别重要了。

范文程与洪承畴的建议之中,都提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大清国依旧需要与郑家军保持稳定的关系,双反互相都不要进攻,保持辽南的稳定,不管郑勋睿如何的做出决定,大清国需要表明自身的态度。

至于说郑家军,也不是不可战胜的,只要大清国彻底突破了山海关,占领了中原,有了大片的土地,就可以依托这些地方快速发展,最终与郑家军决战。

洪承畴提出来的观点更加的务实,大清国暂时掌控中原,郑家军掌控南方,双反相安无事,互不干涉,这也是很好的应对办法。

皇太极虽然没有明确表态,但是对于洪承畴的提法是认可的,毕竟大清国一步步的发展壮大,到了如今的局势不简单,很多事情还是需要慢慢来,不要过于的着急,只要大清国能够占领中原,与郑家军分治南北,就算是巨大的进步了。

皇太极很清楚,大清国掌控了中原,就可以彻底掌控草原,其控制的区域远远大于郑家军控制的区域。

因为范文程和洪承畴的建议,皇太极将目光集中到了北直隶和辽东。

辽东唯一对大清国形成威胁的就是山海关,不过随着李自成进攻北直隶,无法支撑的大明朝廷,肯定会调遣驻扎在山海关的明军,到了那个时候,大清国就可以乘虚而入,进攻山海关了。

当然范文程还提出了一个建议,那就是大清国最好是能够招纳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如此兵不血刃就占据了山海关。

这个建议洪承畴认为有困难,他知道吴三桂是一员悍将。

总之,从正月开始,皇太极明确要求驻扎在锦州和宁远等地的阿巴泰,重点搜集北直隶的情报,务必详细,而且要以最快的速度禀报给沈阳。

同时,皇太极命令满八旗、蒙八旗和汉八旗,悉数做好准备,包括筹集粮草、集合军士等等事宜,他也要准备开始征伐了,而且这一次他将亲自率领八旗军征伐。(未完待续。)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