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练笔(1 / 1)

人神 南朝陈 1629 字 12个月前

91看书网 www.91ab.top,最快更新人神最新章节!

自立意要练就丹青,叶君生的日常功夫便多了一项内容,分摊去一些时间。不过他分配合理,安排得井井有条,并未造成多少影响。

十数日后,笔下丹青渐渐萌生了韵味出来,有模有样了。

为了更好地画画,叶君生不定时抽取时间,到野外去踏青采风——这都是必要的活动,读万卷书,走万里路。画画亦然,更加着重生活实践。毕竟如果只靠想象,连树叶的样子、兽类的轮廓都搞不清楚,怎么可能做出好画来?

以前书呆子闭门造车,基本都是临摹,在技巧上固然练得炉火纯青,可匠气十足,缺乏灵动感,画出来的东西价值不高。

两世为人,叶君生经验非常,自然懂得如何弥补不足。

况且,到了野外,四下无人,他也能时不时召唤飞剑,施展出土遁水遁等术法,就地实践修炼,对于修为大有补益。

有修为在身,浑然不同寻常书生秀才,体格上的优势反馈回来,体现在书法丹青之上,总能展现出一些不同寻常的姿态动作。别人一支笔作画,那哥就三支,乃至于五支笔同时夹在指间点墨,几线并进,足以能把诸般技巧施展得淋漓尽致出来。

叶君生的性格,本就不是那种固步自封,墨守成规者,勇于创新——当然,这个创新更多是对于眼下的时代而言,在后一世。很多东西其实早就被人玩烂了的,又或者在荧幕上被特技实现出来了。

这个世界没有特技。不怕,有道法。

其实从某个角度上讲。道法往往比特技更逆天。不管特技做得再逼真,总是假的东西。道法不同,点铁成金,吹一口气,真能让枝头开出花来。

这般神通手段,目前对于叶君生而言还很遥远。但是化出现阶段的一些本事,随便拿出一星半点,用在书法丹青方面,还是绰绰有余的。

比如说。用天地玄黄顽石印盖书帖,便能让一幅本来平凡的字成为法具,笔画生精神,撩动人心。

反正,有了实力基础,自然能演化出无数的变数来,从而大大节约时间。别人画一幅画,要好几个时辰,甚至好几天,但叶君生半盏茶时间便能搞定。而且还可以保证笔力矫健,不是涂鸦之作。

身为术士,就算平时不能招摇,但利用某一些不为人注意的手段来适当地提高效率,天公地义。

于是,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内,叶君生花费了不少时间来研习画画的手法问题,最后终于研究出一套实用性很强的方案来。

时光荏苒,秋已深。

叶君生出城画枫叶。

走到无人处。祭起飞剑,施展出土遁来赶路。不多久便赶到孤云峰下,冒头出来,背着书筪悠然走着。从外表看上去,和一名游学书生毫无区别。

孤云峰北麓有枫树林,枫树绵绵,到了秋天便渲染而红,浑然一大片,煞是好看。

到了季节,便常常有文人骚客前往观赏,希冀能激发兴致意头,从而作出佳作来。

叶君生左右张望,便见到不少文人的形迹。尤其林中建成的亭子内,三三两两,聚着不少骚客。或围炉煮酒,或站立着指指点点。诗句词作,滚滚而出。彼此唱和,不时爆发出一阵拍掌赞赏声。

叶君生孤身一人,反而显得有些孤单。

外围环境太吵,他一路不作停留,直接进入到林子深处。里面并不如原始森林那般苍莽,因为属于景点的缘故,都铺出一条蜿蜒的石板路径。路径边上,每隔一段距离,还会搭建起亭子来。

这亭子,建筑得颇为简陋,竖三根柱子,顶蓬用茅草铺盖住。虽然简朴了些,但遮阳挡雨,一点也不含糊。

枫林深处,比较清幽。

叶君生选择了一座无人的亭子,走进去,放下书筪,一一将文房四宝拿出来,在亭子中间的石桌上铺开。

只等酝酿好思绪,便开始画枫叶。

举目四顾,认真去端详。不用太久,就将诸多枫叶的动静意态了然于胸,当即泼墨。

但见他双手执笔,一长一短,一大一小,一左一右,同时抡动翻飞,那墨汁如雨点般落在洁白的纸张上。

不过半柱香时间,一幅《枫晚图》便墨成。

这个速度,说出去的话只怕没人会信。

往纸面上轻轻一吹,那墨汁便比较干了,开始审视。总体而言,有一定的水准,不过距离要求,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叶君生伸手一揉,搓成一团,直接扔在地上。

继续动笔……

如是三番几次,连续画了五幅,都因为没有达到理想标准而作废。其实这些画作,如果拿到市面上卖,说不定能卖个百十文。如果换做以前捉襟见肘的穷困日子,叶君生肯定都拿去卖了。

只不过眼下生活问题无忧,对于作品质量的要求水涨船高。另一方面,这就是要养成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和原则,属于经营招牌名声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就好像书圣他们,一幅字能卖如此高价,如果一天写到晚。天天写个十几幅,甚至几十幅,卖出去的话所能获得的财富岂不是可以富可敌国了?

问题在于,计算的公式不是这样算的。而且当功成名就,人的思想境界自然不同,要求也有所不同。

唯有如此,才能走到更高的层面去。

一连几幅画作不如人意,叶君生干脆收了笔墨,装回书筪内,开始转移地方,准备到别处看看。

他走之后,约莫半个时辰,林子内涌进一群书生来。个个都是衣袍整洁端庄,发带洒脱,手里把持着洒金扇。

这一群书生,有七、八人。当先两名,显然为核心,走在最前面。其他人皆如群星拱月般,拥在左右。

那两人,其中一个,赫然是郭南明。

“雪海兄,此山名曰‘孤云峰’,相传古时山高千丈,凌云而上,故得名。不过后来有剑仙云游至此,飞剑斩来,平白削去一段峰头,才变成如斯模样。”

郭南明主动开口给身边的青年介绍道。

那青年分明不是本地人,第一次听到这般传说,眼眸闪过好奇的光芒。“啪”的,手中洒金扇打开,露出扇面上的一幅婉约山水来,又有题字:机尽心猿伏,神闲意马行。

却是源自唐人许浑的警句,若有所指。

其笑吟吟道:“神州大地,自古不乏传说,我等读书人,也不过谨遵圣人之意‘祭神如神在’罢了。但世间苍茫,哪里有甚剑仙?”

郭南明附和道:“雪海兄所言极是。”

这青年,梅姓,字“雪海”,来自江南的扬州书院,大有来头,乃是赫赫有名的江南三大才子之一。

古往今来,江南都文风鼎盛,人杰地灵,代代都有许多惊才绝艳之辈涌现。绝不像北方这边,青黄不接。

正所谓江南遍地是才子,姹紫嫣红,竞逐风流,成色十足。

在冀州这边叶君生凭借着几首名作声名鹊起,一举折冠,甚至能被冠于“北方第一才子”的称号。但在江南,这等事情不敢想象,也不可能会出现。皆因那边几大州府,人才辈出,实力伯仲之间者,实在太多太多。自古“文无第一”,谁心里都是不服别人的。

莫说其他,如今就算郭南明,对于叶君生也是很不服气,只是想找个适合的时机扳回一局罢了。

当前,最适宜的时机无疑便是明年在扬州书院举办的“天下第一才子”竞赛。因为有了皇帝亲笔御书之故,跃然从一个民间活动上升到官方活动。只要夺了魁,那便是天下公认的第一才子。

到那时,谁还敢不服气?敢反对?

谁不服气,要反对,就是反对皇帝的抉择,找死呀!可是大逆之罪,真会砍头的。

之前郭南明游学江南,与梅雪海结识,性子相投,彼此欣赏才学,成为莫逆之交。

时过境迁,如今却是梅雪海北上游学,来到冀州。

“若非时间紧促,明日便需要返回扬州去,我真想与那叶君生比试一番。”他奔赴而来,便有会一会叶君生的意思。

随着时间,叶君生的词作已慢慢流传到了江南那边去,甚是引起不小的骚动。

同时,也激起了南方才子们的斗志,要一争长短。

郭南明笑道:“雪海兄何须操之过急,届时才子竞赛,叶君生也是会去的。”

梅雪海道:“若非如此,我肯定会抽时间找他了,方不枉这北方一行。也罢,那就江南再会,雄雌自辨。只希望他不仅仅会写词,书法丹青等也有些水准才好,否则太无趣。”

他也是极为孤傲之人,但比起郭南明的傲气溢于言表,其更为内敛些。

“咦,这里有人丢弃着几幅废画。”

来到叶君生先前所在的亭子,有人发现地上的纸团,一一打开,观看着。

梅雪海接过一张,只扫一眼,晒然道:“这等水平,直如孩童练笔,不堪一观。”

一扬手,将画纸丢在地上。

郭南明笑道:“雪海兄人称‘诗画双绝’,如此画作,当然入不得眼……嗯,时候不早,我们出去吧。”

一行人又从另一边石路,谈笑风生地远去了。

(未完待续)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