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英勇的初战(1 / 1)

91看书网 www.91ab.top,最快更新小人物的英杰传最新章节!

从位于蒙古高原东端的科尔沁草原向襄平进攻与中原地区从辽西走廊进攻辽东显然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线路。

后者首先需要跨越小凌河,然后攻取曾经的辽西郡治所阳乐县,才能取得进攻辽东地区所需要的前线基地,当然,也可以考虑南方的徒河和宾徒,但没人会愿意将阳乐这种辽西东部最大的城池放在自己身后——当其属于敌人的时候。

之后则需要渡过渝水,大体上便是今日大凌河的范围,然后还需要跨过辽东属国境内那受到海水侵蚀的湿地,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就需要面对可以算是辽东郡西部最大的一条河流——大辽水,沿辽东郡境内的大辽水一路向南,一共有三座县城,从北向南依次为望平、辽阳(并非今日之辽阳)和辽遂,望平远离襄平姑且不论,辽阳和辽遂距离襄平的距离大致相当,三者之间基本上可以说构成了一个近似于等边三角形的体系。

只不过对于从辽西走廊而来的军队,辽遂比起辽阳的重要性明显要高出一筹,因为这里是大辽水与其最重要的支流小辽水的交汇之处,夺取这里也就意味着能够同时渡过两条防卫襄平的重要河流天堑,同时也意味着襄平城可以说是近在眼前,再无遮拦。

至于辽阳,不但需要渡过大小辽水,想要到达襄平还需要渡过汇入小辽水的一条较大的支流大梁水——事实上襄平城便是建立在大梁水与大梁水的支流室伪水交汇处附近的平原之上,也就是现如今辽阳市的位置,所以对于经由辽西走廊来此的军队,辽遂之地可谓是兵家必争。

反观从蒙古科尔沁草原南下。虽然同样需要跨过大辽水,但数百里的河道显然很难完全防守,甚至鲜卑人完全可以放弃直接进攻襄平,转而取道玄菟,广阔的辽河平原可以任由鲜卑骑兵去驰骋。就算有河道天堑,但是在鲜卑骑兵的调动下,辽东军队既不能沿河布阵,也无法集中防御,这让辽东军的防御难度凭空提高了无数倍。

唯一能指望的,或许只有扶余人在侧翼的牵制。但在来去如风的鲜卑骑兵的打击下,究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实在是无人敢于给出肯定的答案。

更何况鲜卑军中还有那在群山之中如履平地,实力诡异莫测的鲜卑步兵,现在的群山,恐怕并不能被称为扶余人的“朋友”。反而称为对双方而言公平的场地,就算扶余人作为土著依然有着一定的优势,但相比较以前,这样的优势已经被无限的拉平。

这对鲜卑人而言就已足够。

“这一战,务必要取得足够的战果,最好能够搓动敌军锐气,否则我军想要撑过这一次就实在是太难了。”

“说得轻巧,敌军来去如风。我们根本捉不住他们,如果不能逼着他们在我们预设的战场战斗,我们会在他们绵延不断且完全无法预知的战斗中被彻底拖垮。”

“所以说一切的关键是如何调动对方让他们在我们需要的战场上与我军一战么?”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才能将对方诱入我军预设好的战场内呢?这一次鲜卑人的表现很奇怪。看起来并不像是想要劫掠财货或者人口,我们私底下与之接触的人都是一去不回。”

“或许是因为骞曼统帅诸军,如素利那般曾经与之敌对之人必然小心谨慎,唯恐被其抓住把柄进而予以惩罚,可如今素利单独领兵,我们再诱之以重利。或许可能成功。”

虽然在青州柳毅这位公孙度最为信任的营州刺史表现着实不佳,但一来辽东与青州之间隔海相望。不论是信息交流还是物资运输和兵员投送都十分困难,所以营州之败倒也不能说完全就是柳毅的责任。而且辽东苦寒之地。若非中原内乱让大量流民从海路进入辽东,极大丰富了辽东的力量,或许公孙度还没有那个力量在周边异族的环伺之下割据一方。这也造成了公孙度手下可用之才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都十分匮乏,那些来到辽东的士人绝大多数都不买公孙氏的账,就算偶尔有愿意出仕公孙氏之人却也还需考察,暂时无法委以心腹,又或者说没有投靠者拥有让公孙度无视其心思而用人不疑的人才。所以柳毅这位矬子里拔高个的“智谋之士”依然还是公孙度不得不依靠的左膀右臂。

除了柳毅之外,阳仪只擅长处理民政,公孙模战场调度还略有些本事

,其余如韩忠、张敞则不过是可以一用的将军而已。或许优居和然人也有些谋略,可是若是将己方的希望寄托在了那些高句丽人之手,公孙度还不如直接向骞曼投降,或许还能得到一个鲜卑大人的赏赐。

纵然还是觉得有些不安,但相较于其他人,能够提出建议的柳毅已经算得上难能可贵的存在,就算提出的主意就算公孙度自己都觉得有些漏洞,但在没有更好意见的时候,也只能努力将这个设想尽量变得完美一些。

要不然还能怎么样,难不成据城而守等着对方将辽东的土地彻底祸害掉,明年颗粒无收一起饿死?还是说在野战中被对方用战略级的放风筝技能将己方的部队彻底放死?

既然没有办法迟滞敌军骑兵的运动优势,那么也只能采取诱敌深入的策略了。

虽说这个方法的不可预知性实在是太强,毕竟这完全是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的布置,可所有人都知道这一次的鲜卑人与以往只怕是完全不同,那么这个计策真的能起到作用么?

只能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只盼望对方会因为过于贪婪而踏入到设好的陷阱之中吧。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公孙度派去与素利联络的人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成果,那个叫做胡安辩的胡僧竟然真的说动了素利,让素利相信比起直接进攻襄平。进攻玄菟的治所高句丽城能够获得更多的回报,而且还不需要付出那么多的人命——至少保证他在鲜卑的地位不会因为一场战争便一落千丈,尤其在这个鲜卑内部正在经历大洗牌的情况下。

当然,就算如此,这位叫做胡安辩的胡僧的口才依旧令人侧目。

说起来胡这个“姓氏”在汉代是一个十分有趣的存在。汉人之中有胡广这位来自南阳的东汉名臣,不但做过司徒、太尉和太傅这样显贵的官职,还得到了“文恭”这样在另一个位面的历史上宋代也算得上极好的谥号,就连死后的葬礼规格也被誉为东汉臣之最。也有胡轸这位就算是在西凉军中也颇受鄙视,或许体内有着异族的血脉带依然还应该算是汉人的胡风战将,在战场上也还是有些颇为勇猛的表现。

就连胡人之中也有胡车儿和胡赤儿这两位汉末有名的胡将。自然还有一些以胡为名字开头的胡僧,这些人不但通晓多国语言,而且学问也都相当不错,而且面目上也大多与中原人有着明显的差别,让中原人看到很容易便联想到“外国人”这个名词。

听起来就好像是还没有改革开放或者改革开放初期的国人社会。甚至需要明令“禁止围观外国人”才能阻止国人那永无止境的围观爱好。

再顺便一说,某个孙家老二碧眼紫须,长相明显与中原人不同,然后他的母亲又是梦见太阳飞入自己的梦中,貌似根据西方著名僧人弗氏的推断,应该是吴夫人对某些事情上有着很强烈的需求而不可得的缘故,再考虑到那些时日孙坚童鞋不断为了自己和家族的权势不断在外面打拼,那些外来的胡僧不但会念经。而且器大活好,所以……

咳咳,这些都是无责任的猜想。反正按照遗传学来说,父亲双方的基因差别越大,所能得到的孩子健康度也越高,更有利于下一代的优生优育,所以也未必不是一件坏事嘛。

而且孙坚晴儿“轻而无备”,死于宵小之手。孙策和孙翊作为儿子也很好地继承了这一点,反而孙家老二。哪怕受到父兄的影响也有这样的苗头,但被张昭劝了劝也就“改邪归正”。称为孙家几代皇帝中活的时间最长的那个。

好吧,话题有些歪了,拉回来拉回来。

其实严格算起来,“胡”这个字虽然被放在了名字的最前端,但这个字却完全不应该被认为是姓氏,事实上这个所谓的“胡”字仅仅只是作为一种身份的象征,象征着名字所指之人的身份是非华夏子民的胡人,也就是说胡车儿的真正意思是“名叫车儿的胡人”。

同样又有些不太一样的是“安”这个字。

东汉有胡僧名安玄和安清,他们姓名的首字“安”既可以被视为是一种姓氏,同样也可以被认为是与“胡”一样是身份的象征——安玄曾经是安息国的子民,而安清则更是据说曾经是安息国的太子——只不过因为喜欢佛法并想要到大汉求学才将继承权让给了自己的叔叔。

不管你信不信了,反正你就当真的听好了。

所以说虽然被称为胡安辨,但事实上这其实是一名叫做安辩的胡僧。

素利接受了胡安辨的说服,没有直奔襄平,而是将目标直指玄菟的治所高句丽县——事实上虽然看起来素利并没有按照骞曼的想法,不过胡人劫掠的时候军纪一贯不好,一线将领中途改变路线想要寻找更有价值的目标并不是什么令人意外的事情,只要不会对大军的主要目标造成重大的影响,主帅对于这样的行为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因为这实在是一件法不责众的事情,甚至再如何严令禁止也根本禁止不绝。

不过素利毕竟是打过老仗的胡人将领,本性中除了贪婪之外还有着相当的狡猾,哪怕已经决定将目标定在了高句丽,但依然派出了大约三千人的兵马试探性的朝襄平方向进攻——自然是被准备充分的公孙度军击溃——不过与其说是试探性的进攻,还不如说是一种运动性的侦查行动,眼看辽东军沿河于要道处布下阵势而且不似虚张声势,在丢下了百余具尸体后边成功撤退并与主力部队会合。而带来的消息自然令素利心满意足下转而向高句丽进军。

这个时候作为玄菟郡治所的高句丽县以及与高句丽近在咫尺的候城县已经做好了动员——并非是做好了抵抗敌军的准备,而是将大部分的军民从高句丽撤出,只留下了少部分的部队以及一定数量的军资——为了能够引君入瓮,让素利确信高句丽有足够可以吸引他的资源,公孙度还是有着相当的魄力。或者说如果他不这样做,那么这些物资照样有可能进了鲜卑人的腰包,与其到那个时候捶胸顿足,倒还不如这个时候让之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便在这种情况下,素利所率领的先遣大军便是即将到达这高句丽城外。

其中率领先锋军三千人一马当先的,是素利麾下最为信任的亲卫大将。也是他的亲族克巴日——正是这个人,前几日率领部队前往襄平方向试探公孙度所部的防守力度,而他如今所率领的这三千先锋军,也几乎便是由当初的三千别动队构成。

当初克巴日几乎很是“完美”的完成了素利交给他的任务,所以素利才会将如今率先攻入高句丽城的荣耀赐予自己这位忠诚且勇敢的心腹爱将。

此时正是日上三竿之时。克巴日带领着他的三千“铁甲军”浩浩荡荡杀奔这高句丽城,沿途或许还能看到一些早已经没有了什么人烟的村落,但“肩负重任”的克巴日自然不可能去理会那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他的目标十分明确,就是前方的高句丽城。

只是距离高句丽城尚还有一点距离的时候,却见一支看起来多由老弱组成的部队列于密林之前,看起来就好像从城内匆匆逃离的守军一般——作为跟随素利不知道多少次南下劫掠,甚至有的时候还会自己率领别动队单独行动的老将。克巴日自然对这样的场景极为的熟悉,所以想也不需要多想,自然更不需要向身后的素利汇报。克巴日便大喝一声>

“儿郎们,随我拿下那些‘两脚羊’,为大人今天的行动开上一个好头!”

也正如克巴日所想的那样,听到隆隆的骑兵突击的声音,那些原本就在匆匆撤离的汉人老弱更是吓得四散奔逃,将他们的后背留给了实力强大且善于骑射的鲜卑人。

这可以说是没有经验的致命失误。

只是克巴日发现自己就算真的发现了敌人的确是出现了这样的失误。但却也无法予以利用——敌人虽然很是懦弱,但也同样十分狡猾。原本就距离城外密林十分接近的他们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似乎爆发出了本能的逃生意志,三步并作两步。没多久便四散逃进了密林之中,那速度之快甚至让鲜卑骑兵们没有机会射出手中的弓箭。

这当真是有够晦气的。

当然更加让克巴日感到无奈的,是他们根本就不敢真的追入密林之中。

素利所部毕竟是非常正统的鲜卑骑兵,而不是鲜卑军中新出现的实力诡异且与鲜卑军传统完全不同或者说相反也不为过的鲜卑步兵,可以视山地丘陵于无物。作为传统的鲜卑骑兵,不但下马之后一身本事会受到很大影响,到了密林之内这种影响更加巨大,那些如同山猴子一般的扶余人正是利用了鲜卑人的这种特性,才能够与鲜卑人抗衡到现在。

虽然扶余人也不敢涉足草原之上,但这种两分的结果依然让草原的霸主鲜卑人感到不快。

可是没有办法,就算再如何不甘心,克巴日也不敢主动追进森林内,甚至他还不得不将发现敌军动向的消息传达给身后的素利,让素利去决断是否要冒险向密林中派出斥候部队。

克巴日并不害怕那些汉人的老弱残兵,事实上他真正担心的是传说中与汉人联起手来对抗鲜卑人的老对手扶余人,假如有老对手扶余人埋伏在密林之中,那么就算再给克巴日一倍的兵力,克巴日也不敢保证自己能够在扶余人的埋伏下从密林中全身而退。

“尤那僧人,这是怎么回事!”

或许素利并不在乎那些逃脱的老弱残兵。但是趁机威胁,或者说调戏一下那位之前在说服他的时候表现的冷静睿智令人心生敬仰和信服的西域胡僧对他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可喜素利注定是要失望了。

“城中百姓听到大王的威名便不敢抵抗遁入山中,这自然是大王的威严所致,小僧在这里还要先恭贺大王,竟然连这里的百姓闻大王至便溜之大吉。那么大王在此战之中建功立业想必也将会是易如反掌,到时候还请大王能够答应小僧在辽东建立寺庙的请求。”

“好说,好说!”听到胡安辩还要求自己办事,素利的心情那是更加舒畅,而脸上的笑容也是浓郁了好几份,面对克巴日传来的消息。大手一挥,便让对方以先入高句丽城为重。

果然对于鲜卑人而言,比起躲进山林里难以找寻的汉民,那些近在眼前的财货才是硬道理。

高句丽城转瞬而至。

此时的高句丽城是四门大开,并无人阻挡。看起来城中似乎也不见一人,完全就是一座空城的模样。

眼瞅着那只有风咋起时才能创造出一点点声响的静寂之城,克巴日忍不住大笑三声,左右皆做不解之状,满足着那巴克曼急于兜售心中豪情的心理。

“我笑那公孙度不过是懦弱小儿,那汉人出了个别之人之外皆只能为我等奴隶,面对我等强兵,却也只能尽数逃窜进山中。学那些‘山猴子’扶余人,却将此等宝地让予我等。不过这也是理所当然,因为我军之强。绝非这些辽东懦夫所能比拟!”

左右自然不会在这种时候扫了克巴日的兴,全都齐齐称善,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

“好了,我也知道你们现在心里都在想什么,但是大人尚未到达,我们就不好僭越。先在各处收集锅具,找些吃食。等到素利大人到达之后,听他的命令行事。以素利大人的慷慨,一定不会让我们这些跟随他这么多年的老人们吃亏,难道大家还信不过素利大人么!”

“愿听大人吩咐!”

事实上并没有让那些先遣队等多久,素利便带着他的部队进入了这座似乎已经变为空城的城池,而他进入这里的第一反应,却是与克巴日完全相同。

但他很快便反应过来,有些多疑的他立刻看向了身边的胡安辩,脸色有些古怪。

“为何汉人逃得一个不剩,这里是不是有什么汉人的计谋。”

虽然素利同样认为汉人比较软弱,但他同样知道汉人的谋略相当的厉害,哪怕实力要比汉人强上很多,但稍一不注意还是会着了汉人的道,所以对于这种可能素利不得不防。

“大概是因为知道骞曼单于的大军就在大人身后,这才不顾一切想要逃离吧,毕竟对于那些大人物而言,就算千辛万苦击败了大人,想来也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这显然是得不偿失的一种行为,倒不如保留有生力量,说不定还能够维持他们原本的地位——至少就算要换一个新的主子,拥有更强的力量也比光杆更受欢迎吧。”

“你说的很有道理。”因为素利自己就是这么想的,否则他早就应该和辽东军硬撼上了。

于是,终于觉得安全了的素利便安排手下四处劫掠,并颇有收获。若不是没有能够寻得汉人的女子一解兴奋之情,这一次的行动堪称是完美中的完美。

当夜,素利大军便留在这高句丽空城之中,虽说草原子民并不一定住得惯汉人的居舍,可是有了现成的房屋,却也让人不愿意再花力气去搭建帐篷。而素利更是在胡安辩的指点下,住进了那代表着身份的太守府之内。

初更时分,一阵阵猛烈的夜风从北方的高原上一路向南,向着广阔的海洋吹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