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看书网 www.91ab.top,最快更新小人物的英杰传最新章节!
“很早其实就想见一见州牧大人了,只是因为种种原因始终未能成行。”
站在眼前的是一位年近五旬的老帅哥,虽说脸上多有风霜之色,但那儒雅中不乏英气的气质却对他的整体形象加分不少,至少让人猛地看上去比李书实要有派头的多。
好吧,就算不猛地看上去,而是仔细地看来看去,估计李书实赢下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
“这句话换做我来说才更合适吧,早就知晓扶风马氏有一位贤者名曰马翁叔,承继了先祖季长公的学问,不但参与了东观校书,而且还参与了‘熹平石经’的相关工作,这些都是能够名垂青史的事情啊,可惜小子年少且学识不足,否则也一定要尽上一份心力的。”
虽然嘴里说着不少恭维的话,但对于眼前之人,李书实的内心却多少有些轻视。
说起来眼前之人与李书实多多少少还有点沾亲带故,便是那位名义上与李书实有夫妻关系的马清的族人,两人都是出自扶风马氏,也就是东汉开国元勋马援的正统后裔,与之比起来,马腾、马超自称是马援的后裔便很难考证,分不清到底是真还是想挂靠一个牛x的祖宗。 马日磾,字翁叔,是扶风马氏家族现任的族长,也算是儒林中赫赫有名的名士。
他是名儒马融的族孙,也就是说论起辈分来这位还应该叫马清为姑姑,只不过年纪倒是比马清大了许多。在规模比较大的家族中或者同姓的村子里这样的事情都是极为常见的。李书实没有穿越前的一位初中同学便在他所在的那个村子里有好几个年纪可以当他爷爷的族孙。
这位马日磾的名字虽然看上去是两个字,但实际上还是一个字,或者应该说如同英文单词一样的“单字”,因为第一个以“日磾”为名的人表示一个匈奴人——西汉时期因为匈奴内乱从而不得不向南投奔汉朝的匈奴小王子也是后来汉武帝去世后的顾命大臣之一的金日磾。
故而“日磾”二字应该是直接音译过来的,倒是让马日磾这个汉家儒生多了几分胡风。
大概是追慕那位名声卓著的大汉名相金日磾吧。
可惜马日磾与金日磾比起来不论是从命运还是成就都堪称是天差地别。
后者年少时先是颠沛流离后又做奴隶,遭人讥讽,但是最终却因为这些经历而锻炼出了谨慎的性格并最终名垂青史成为后人敬仰的人物。而追慕后者的前者嘛…… 李书实觉得倒是很有几分所谓的“文人风骨”!
马日磾可以算得上是年少知名,因为曾经是马氏族长的马融后继无人,他唯一的儿子叫马疆年轻的时候因为犯罪而被判处“髡徒朔方”,也就是说是个罪犯。
好吧。说起这件事其实还另有隐情。
马疆为什么会犯罪?这事还与马疆他爹马融有关——说马融在任南郡太守的时候。当地有两个家伙估计是品行不咋地,但是家里有钱,毕竟是南阳人嘛。于是给马家父子塞了不少钱,每人弄了一个孝廉的名额并获得了主簿的职位——史书上都说马融这人生活极为奢侈。就算是讲课都要在四周挂上名贵的布料。让自己圈养的歌姬舞姬在旁边吹拉弹唱搔首弄姿好不热闹。以致于马融大部分的学生估计上学不是为了学习本事,一是为了镀金,二就是为了玩。
所以说这马融如果放在现在。估计那就是一个贪官污吏加学术腐败分子。
马融的学问是真的很好,看看他的著作和学生就可以管中窥豹,但这个人的人品,那也真真是与他的学问水平成反比——贪污腐败,奢侈浪费不说,还嫉妒成性,眼看着自己的学生郑玄从自己这里学到了知识后有可能超过自己,便派出手下前往截杀,如非郑玄机灵,或许早就不会有如今这位学生遍及天下的儒林名家,大家也就无缘见识到这位名儒的风采。
说起来马融字季长,而三国时期还有一位姓马的字季常,听起来还想差不多,而且都是很优秀的人物,但是人品上,马季长显然比不上马季常,那位被誉为“马氏五常,白眉最良”,与某位神笔画家有着相同名字的南郡宜城马良。
话说有道是“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啊,马融和马疆父子俩收受贿赂的事情很快败露,估计不外乎政敌攻击或者其他有门路的人没能混上孝廉,毕竟南阳嘛,有实力的世家豪强实在是太多太多,于是马融马疆父子二人被革职查办并被判处“髡徒朔方”的罪行,也就是把授之于父母的头发剃掉,然后流放朔方这个苦哈哈的地方。
不过汉代因为各种事情很多,所以皇帝很喜欢搞大赦,所以马融没过多久就因为大赦而回到乡里,甚至可以继续享受他因为自己的学术地位而得到的来自于各路学生的供奉。
虽然不知道能不能比得上刘宽、胡广这样在朝廷上身居高位的大人物,但想来也不少。
不过马疆显然没他父亲那么不要脸,或者说马融的三女一儿除了那个没有多少事迹记载的女儿马芝之外似乎都比他这个父亲的有节操。马清就不需要多说了,她和马芝的姐姐马伦作为袁隗的夫人也是能上《列女传》的贤德之人。而马疆更是因为自己不但没能规劝他的父亲反而成为帮凶而深感内疚,不但不愿意被赦免,反而主动要求留在朔方继续服刑,为他和他父亲的罪行赎罪,一直到他离世都没有再离开北疆。
这倒是和他的名字满映衬的。
也正因为有了这么一段典故,这才让马氏族长的位子在马融死后落到了年轻有为的马日磾肩上。而且当时的马日磾也的确是如同旭日初升般,虽不能说像李书实这般叱咤风云,但在儒林的范围内,却也是足以与卢植、蔡邕、杨彪这些同龄人中的翘楚比肩。
正如李书实在恭维对方时所说的那样,那个时候的马日磾经过东观校书以及后续刻“熹平石经”这些在经学发展史当中属于重要一笔的大事件洗礼,可以说年纪不算太大就已经如同马融一样成为天下名士,并在中平五年成为了大汉帝国的太尉。
后来天下纷乱,先是董卓,后有李郭,马日磾也不知是打算学王允还是蔡邕。反正作为西凉人。他不论是在洛阳还是在长安都过得不错,还曾经再一次担任了太尉一职。
可就像曾经说出“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并身体力行的孔融一样,虽然不能说是因为上梁不正下梁歪,甚至在这个时空里的马日磾至少还没有犯下什么德行有亏的事情。但在李书实所熟知的那个位面里。时任太傅的马日磾遵照李傕的命令抚慰关东诸侯。
那个时候北面袁绍与公孙瓒正在冀州混战。马日磾显然没胆量深入战区,便匆匆推荐赵岐作为自己的副使并将他推到北方,自己则眼巴巴地跑到了袁术那里。又是慰问又是帮助袁术向中央“推荐人才”——实质上就是要求中央给这些人封赏官职。
袁术显然早有不臣之心,所以对马日磾这个朝廷使臣也不怎么在乎,对马日磾也很轻慢,但是马日磾却好似不知一般任其轻辱——却原来是有私事求于对方。直到最后发现对方不打算给自己办事,才对袁术的态度表示不满甚至是抗拒,却只能更令人感到不齿。
最终,因为忧愤客死寿春。
而对他的盖棺定论,却是我们之前提到的那位孔融童鞋,而且还被收录到了后汉书孔融的列传之中,言辞不可谓不激烈,以致于这位曾经名满天下的名士最后连朝廷对待曾经的三公应有的礼仪都无法享受到,反而像是一个被赦免了罪责的罪犯一样下了葬。
好吧,作为一个冷眼旁观的后人,李书实自然可以毫无压力的在那里品评春秋,但对于生活在这个时代中的人而言,或许他们有太多太多的身不由己,就好像那些为了家族延续而不得不兄弟叔侄甚至是父子分居多国,然后各为其主在各种意义的战场上你死我活的拼杀。
所以说哪怕并不是很欣赏马日磾,但面对这位老帅哥,李书实还是保持了足够的尊重。
不管怎么说,这位现在也算得上是关中世家当中的领袖人物,而且看上去对李书实似乎也颇为友善,甚至从他在另一个位面历史上的表现来看,似乎也是一个有很大利用空间的人物。
不知道在什么时候,马清出现在了李书实的另一侧,与苏小萝莉一起稍稍落后了李书实半步的距离,安静地站在那里却并不多话。
但所代表的含义却不言而喻。
双方之间的气氛也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愈发的热烈起来。
而眼瞅着这边的气氛不错,那边原本就在一旁观察的赵岐、杨彪等人也陆续凑了过来,不多时,李书实再一次被一群老帅哥所包围,让他这个顶着一张平凡人脸的存在感到鸭梨山大。
不仅仅是这些老帅锅的容貌和风度让李书实感到压力巨大,就算是与他们之间聊天的内容同样让李书实轻松不下来。
这些人与那些来自并州和两河的世家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对李书实并不了解,在此之前大多数人不是将他视作是奸佞之徒便是如同董卓一样是强悍的军阀和秩序的破坏者——好吧,对于这一点李书实也基本上没有多少反驳的理由就是。
就算是看上去与李书实最为亲近的马日磾事实上对李书实的了解同样有限,因为马清与扶风马氏之间并没有多少联系,事实上这些人对李书实较为正面的了解几乎全部来自于卢植。
可以说若非卢植老爷子在长安的时候没少给李书实讲好话,恐怕李书实在这些人的心目中就是威胁不亚于董卓的大魔王二世。或者说就算是这些人打算恭维李书实都找不到合适的词汇,虽说这些了解对现在进行的谈话并不会有多少促进作用,但至少不至于太过尴尬。
好吧,事实上除了彼此之间的陌生之外,刚刚才好容易有些平息的皇帝失踪事件同样是横在两方之间一道并不算太小的沟壑。毕竟李书实的那套说辞虽然总算是将这件事糊弄了过去,但在很多有心人的眼中,依然是漏洞百出令他们疑窦丛生。
所以,这些人来到这里除了想要与李书实有更深入的交流之外,更重要的却是试探李书实的态度——到底是打算自己称王称帝还是有着什么其他的打算——虽然前者就算是发生了他们也无法阻拦,后者就算是李书实想要做个忠臣他们也依然会为了自己的利益生出各种想法。甚至随着并州人逐步进入到西凉。两方注定要经历一段或许激烈或许平静的“磨合期”。
对于关中的世家豪强,李书实并不算熟悉,虽然手下也有张既以及基本上算是投效的杜畿这样出身三辅的人物,但偏偏这两位都是寒门子弟。张既家里很富裕。但偏偏因为做事认真被本郡的世家子弟所嫉妒。而杜畿则更倒霉。本县县令跑路才有机会玩上一出冒名顶替。
故而虽然这两位都是三辅子弟,但不论是作为关中世家的代表还是作为李书实与关中世家之间沟通的桥梁都很不合适,李书实手下又没有荀彧这样天下世家人物尽在其夹袋之中的世家之翘楚。所以他根本不可能像刚才面对并州、两河世家的代表那样给出什么承诺来。
而对于李书实希望马日磾、赵岐、杨彪等人前往自己的官学讲学的试探,这几位仔细思考后也给予了委婉的拒绝,因为不知道深浅的他们同样小心翼翼。
感觉就好像两只长着尖刺的豪猪,只不过比起那边正在受冻的关中世家,李书实这边经过多年努力,总算有些成果,相比而言倒也没有那般的急迫。
不知不觉间,李书实自己手上的筹码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多了。
不过,这样的“闲谈”对李书实和关中世家而言并非一点收获都没有,因为经过这样一番“闲谈”,关中世家也主动向李书实推荐了不少来自关中的贤才。
或者说有打算出仕的贤才。
比如京兆人韦端以及他的两个儿子韦康和韦诞——这韦康李书实很熟悉,另一个位面的历史中这位凉州刺史因为不听杨阜的劝告而被马超干掉,引发了杨阜、姜叙等人那一系列可歌可泣的谋划,同时也因此而诞生了王异与马超这对大概是相爱相杀的cp吧。
另外似乎韦端韦休甫这个当爹的似乎也做过凉州刺史,不过以当时西凉的混乱程度以及韩遂的尿性来看,那凉州刺史估计做的也是小心翼翼,憋屈得紧,能力上估计也就仅能保命而已。
再比如与韦诞齐名号称三休的京兆人第五巡第五文休,是一位很有节操的士人。不过考虑到韦诞的能力以及三休的另一位金尚金元休在时局的判断力上的低下,但气节还算不错,所以对这一位的能力李书实也不抱多少期待。
另外此人有一位族兄叫做第五行字元先,名儒郑玄郑康成曾经向其求教过学问,如果不是已经去世,李书实倒是很愿意征辟他做自己学校的老师。
还比如左冯翊人杨沛杨孔渠。这个人倒是让李书实比较感兴趣,因为根据赵岐的介绍,这个人是个严守法度的狠人,虽然因为李郭横行而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但很有强项令的潜质,对李书实来说也算得上相当值得期待的一个人了。
还有如赵岐的同族赵戬,来自扶风的苏则,老臣宋果和名声不错的射坚射援兄弟。
嗯,最后一个李书实表示自己也有印象,只不过他的印象里那个射援似乎是蜀汉政权里的一员,似乎还曾经一度官位比诸葛亮还高,当然那个时候刘备应该还健在。考虑到三辅大乱的时候有不少三辅人才为了躲避战火而不得不向南逃到了益州境内,所以这样的情况也的确算不得多么让人吃惊。
而真正让李书实吃惊的,也是让他感到超级期待的,却是两个人:
第一个便是来自扶风的孟达孟子敬,一个听起来与鲁子敬很像,虽然能力上差了鲁子敬一节但也已经算得上是这个时代精英的人物。
可惜这家伙是根墙头草,而且还是一根反复不定随时都有可能倒戈的墙头草。
至于另一位嘛,哼哼,才是真正让李书实感到惊喜的存在——孟达的好基友,也是另一个位面的历史上刘备真正的谋主,被诸葛亮称为“若其在,必能避免夷陵之败”的法正法孝直!
潘森:今天是咱家的生日,噶虐超开心啊~
潘森2:最令咱开心的是书评区竟然有七娘出没,真是超欢迎的说~
潘森3:这两天连续出了两位舵主,而且七娘更是一路爆了n多位堂主的菊花成功上位成为粉丝榜第二哟~不过大肚酱也很厉害,虽然被七娘爆掉,但在死灵酱的威胁下防守成功,也是可喜可贺。
所以说,明天有两更哟~
潘森4:感谢送上祝福的大家……大肚酱、死灵酱和七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