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看书网 www.91ab.top,最快更新小人物的英杰传最新章节!
“这个张子翔还真是给我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啊。.”
想着张燕提出的请求,虽然很理解对方的立场,但是李书实仍然忍不住摇了摇头。
张燕的目的不难猜测,而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李书实实在是法找出足够合适的理由驳回张燕的请求——哪怕卢植已经将朔州和自己未尽的事业托付给了他同时他也有这个资格。
毕竟当初卢植对于初掌权柄的李书实帮助良多,而后在朔州这边塞苦寒之地坚持到现在,如今又为了国家和自己的理想放弃了已经颇具规模的势力依然前往长安险地。于情于理,于公于私,哪怕是张燕不主动提出来,李书实也会时刻关注长安的情况。
可是同意了张燕的请求,却让李书实必须重考虑自己之前的计划。
上郡在李书实之前的计划中有着颇为特殊的地位,因为那里连通着一片有些特殊的土地——北地郡,虽然依然在名义上属于凉州,但是实际上与朔州大部分的土地一样基本上已经被大汉所放弃,只剩下三辅之中被划出了一小块地方留下了那么一点点火种。
这应该就是所谓的“侨置”的由来。
汉代所发明,然后在东晋的时候被发挥到了极致,堪称掩耳盗铃的典范。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当时政斧表达自己收复故土的决心,但实际上这样做的结果基本上都没有达到原本的目的,土地依然还是不断被蚕食,甚至就连灵帝刘宏打算借助李书实的西河大捷强行将那个侨置的治所迁回原址,但是仅仅走到安定郡便再也走不动,因为羌乱又来了。
奈之下,迁移的大军又不得不返回三辅,最终在左冯翊的频阳县附近扎根下来。
北地郡的治所叫做富平,所以在频阳县落脚的侨置北地郡治所也沿袭了这一地名,于是1700多年后,这里诞生了中原王朝最的王者,而人们已经忘记那地名过往所代表的意义。
别说如果没有李书实的出现,某位鲜卑共主实际上应该是死于北地郡另外一座重镇廉县的城墙之下,就好像雒城城下的庞统以及木门道膝盖中了一箭的张颌那样充满了惆怅和悲情。
北地郡包括上郡被北部和西北部边郡被废弃的很大原因除了异族的搔扰之外便是这里都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地形,虽然并不算太缺乏水源,但是沟壑纵横的土地很难提供足够多的粮草给戍守边塞的士兵以及他们的坐骑,为了弥补这些粮草缺口,就必须从中原丰饶之地运送各种给养——以十送一到的比例不断为边塞输血。毕竟木流牛马这种传说中的神器实在是太难实现,所以运送的给养多还是被在路上所消耗,不论是[***]变质还是人吃马嚼。前者或许还可以忍受一下,毕竟蒸熟了还能对付一下,后者则是完全法回避的损耗。
久而久之这种不断让身体流血却没有太多收益的举动被以胡制胡的手段所逐渐取代。
至于再后来,就变成了如今的局面,积重难返到了胡人几乎可以直面三辅和三河地区的地步。
虽然上郡在卢植的治理下已经逐渐开始恢复人气,但是其究其根本却并没有完全改变之前的那种输血模式,只不过输血的对象从中原腹地变成了西河,毕竟李书实当初在那里不但留下了一套军事体系,重要的是通过罗荷的努力,那里的粮食产量有了不小的提高,这让卢植有足够的底气采用这种输血的方式进行扩张,毕竟两地相邻补给损耗也会少很多。
而李书实想要将上郡拿到手中,则是想要将这里经营成为自己西进的一个基地。
虽然一直到了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上郡以及北地郡依然饱受各种自然或者人为造成的环境问题的困扰,但是李书实还是有办法的。
一来是让某位除了能够和各种走兽做朋友外最喜欢整理各种花花草草尤其是粮食作物的美女前往地球的另一边,看看能不能弄到一些高产作物,反正就算是北冰洋对那位来说也算不上什么,反正据她自己的说法,她可是来自一个常年大雪不停的地方,所以不论是北冰洋还是白令海峡对于她来说都是小case。
另外一个办法便是求助于某位同样喜欢侍弄花花草草的中年大叔(实际年龄位置,所以只以相貌表现为准,虽说受限于手中没有化肥,不可能让土地提供多的养料,但是联合搞一搞育种改良什么的还是可以谈一谈的,顺便还可以聊一聊气候问题。配合一些大大小小的各种水利设施,在这个植被并没有被严重破坏的年代,让上郡保持二十万人口还是可以做到的。
上郡如果能够做到自给自足,那么下一步进入北地便会变得简单起来。而如果控制了北地,则可以与李书实所控制的河西三郡对武威和金城形成夹击之势,如果董卓真的出了个三长两短,李书实便拥有足够的战略优势,到时候对李傕和郭汜这些董卓军的余党是采取打还是和的态度就不是看对方的愿望,而是看当时李书实这边的需求了。
当然,这一切战略构想的是需要李书实的规划可以在上郡得到彻底的贯彻执行,而如果换成是张燕,李书实并不能确定对方是否可以做到这一点。
当然,想要到达北地郡自然不可能只有走上郡这一条路,事实上北地郡的北部与朔方郡离着并不算太远,只不过是隔了一个乌兰布和和库不齐沙漠而已……一个沙漠而已……而已……
李书实觉得自己现在连摔杯子掀桌的力气都已经没有了。
“其实张燕前往上郡这件事情对于主公而言倒也并不算太坏。”
对于黄忠的这种说法即使不需要解释李书实也有着类似的想法——毕竟他也不知道董卓到底还能活多久,所以在西凉方向上暂时完全没有必要做出如此咄咄逼人的态势,反而是张燕可以因为卢植的原因做出一些“过激”的举动,可以替李书实试探一下董卓此时的想法。
“不过云中太守这一职位主公打算怎么安排?既然张燕打算去上郡,那么按照之前的计划稍稍修改一下将子义派到云中去如何?反正以子义的本事在哪里都会有非常好的表现。”
说起来让历史上的一对好对手、好射手、大冤家的黄忠和太史慈凑到一起而且还让他们成为了上下级,这其中自然包含了李书实那不为人知的某种恶趣味在里面。
张燕的事情已经可以搁到一边,反正以黄巾军那些直到现在依然继续着李书实的军屯制度不知道应该称呼他们为军人还是农民或者折中一下称之为民兵的群体,对于战场局势的判断或许还不如对土地墒情和作物长势的判断为精准和可靠,李书实的并州这么多年也没少给朔州尤其是西河的老关系们提供良种,作物的推广反而并非太困难的事情。
罗荷出品必属精品嘛。
大不了如同之前那样在并州先小范围试种,只要数据够漂亮,那些世家豪强绝对不会客气。
事实上在并州,李书实的良种已经逐渐成为其与世家豪强们的联系纽带。
现在要谈的是朔州北方边境三郡的问题。
“这个啊……这才是我觉得为难的地方,因为总觉得子义前往云中似乎有些浪费了他在治政上的那些本事。但是如果想要让朔方代替上郡的作用,以子义的经验却又似乎略有不足。”
北方边塞三郡之中五原的事情最简单,小皇帝的权威已经所剩几而且匈奴人也被拆得七七八八的情况下,麴义终于再也法忍耐,之前就已经与卢植约定了将胡人主要势力从五原彻底扫清后卢植便举荐他为五原太守,只不过因为卢植喜欢缓步推进稳扎稳打,除非遇到良机才莽蛇出洞,力求一击致命,所以直到现在头上还是“使匈奴中郎将”的头衔。
如今换了李书实,只不过是提前将这个卢植画好的大饼落到实处,反正麴义跟随李书实和卢植这么多年,虽然治理内政上并没有多少天赋,但是将军屯民屯搞得似模似样还是没问题的。
但是朔方的情况却因为张燕这个变数的出现而变得与之前不太一样起来。
原本在李书实的计划中,朔方郡的问题事实上也不大,别看朔方郡现在依然还处于游离状态,但是那里的主要势力除了鲜卑人之外就是隶属于右贤王所部的匈奴人。其中鲜卑人的力量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削弱,而右贤王所部……咳咳,让于夫罗去知会一声就好。
所以原本李书实中意的朔方太守人选是老臣子魏越,不但因为他对朔方的情况加熟悉一些,而且魏越年轻的时候也做过文吏的工作,在吕布麾下也经常要承担文书上的工作,虽然能力上并没有多么惊艳的表现,但胜在稳重老成。
再加上身边还有麴义和南边的太史慈作为后援,就算法抵挡大军侵袭也能给李书实留下足够多的反应时间。至于小股搔扰是不在话下,颇有几分历史上魏延任职汉中太守时所许下的那番豪言壮语的架势。
但是现在情况就变得有些不同了,因为计划的改变,李书实希望朔方太守除了能够在军事上保证边塞的稳定,同时还能够在河套一带建立起一套稳定有效的防御体系和后援基地,让这里向北成为李书实进一步走向草原深处的后方大本营,向南则能够顺黄河逆流而上,对北地郡和武威郡施加来自于并州的影响力,与河西三郡遥相呼应互为犄角。
如此一来朔方太守身上的担子可就变得异常沉重起来,而且李书实还没有汉武大帝那般可以倾全国之人力物力的能耐,所以那里的太守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李书实的计划。
这其中的艰苦与孤独,努力与守望,想一想都觉得头皮发麻啊。
如果说之前卢植的行为就已经足以令人钦佩的话,那么这位朔方太守所需要完成的事情毫不夸张的说足以载入史册,因为他的努力改变了中原王朝对草原的应对能力。
当然,也将中原腹地的防御向北方又推进了近百公里。
在这样的要求下,虽然太史慈的能力并不弱,但是让他长时间待在这样的地方,真的可以么?
太史慈是否有这个能力完成李书实的计划是一方面,而他是否愿意忍受少则五年多则十年的孤苦同样是一方面。至少在李书实的麾下这样的人有但是却也不会太多。
说到这里李书实再一次想到了那位跟着卢植前往长安的杜畿,如果那位现在还在朔州,李书实完全可以将朔方交给他,然后让魏越专注于一名军事指挥者,他们或许能配合的不错。
只是万万没想到……
“我愿意!大丈夫本就当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区区困难又怎么可能吓倒我太史子义!”
这斩钉截铁的态度以及不容置疑的语气还真是让李书实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去回答了。
“喂喂喂!朔方可不比雁门、云中这些地方,那里可是光秃秃啥都没有,就是一些残垣断壁,啥东西都需要自给自足自力生。而且就算你年轻,十年时间脚踏实地积累经验也并非什么坏事,但是你老娘怎么办,你是带在身边还是留在晋阳呢?”
“这件事也好办。子义愿意前往边塞为国效力,家母也很支持在下的想法,只是既然在下为主公效力,那么主公也应该为在下解决一下后顾之忧吧。再说家母对苏夫人一直非常喜欢,而且以苏夫人的医术,比起我这个粗心的儿子,苏夫人应该能将一切安排妥当吧。”
好吧,跟了李书实这么多年,太史慈这位曾经的五好少年现在也学坏了么。
“那么好吧,你说说你觉得你完成这个任务最大的难点在什么地方?”
“如果非要说的话,我觉得一个是时间,另外一个则是人口。”
“很有趣的想法,我想听一听为详细的解释。”
“不论是前朝的大将蒙恬,还是后来孝武帝时修筑朔方城,动用的人员都是以十万为基础,我们并州如果不是获得了河东与河内,或许将十万青壮凑出来之后就没有可用之兵也没有多少可以用来耕田种地的农民。所以对朔方的治理最重要的便是不能心急,需要一点一点来。”
“我明白你的想法了,那么对于朔方以及周围的那些异族你打算怎么做。”
“那就要看主公想要让朔方变成什么样子。如果想要让那里出现良田,我会选择让我的士兵与那些匈奴人甚至鲜卑人通婚,然后让军屯和民屯逐渐遍布朔方。只要愿意,两三代之后那些胡人便会忘记如何骑马作战,就好像我们看到的某些乌丸人部族一样。”
太史慈很自信,李书实同样相信他的自信不是的放矢,因为这就是农耕文明对草原文明强大的同化能力,因为农耕文明创造和积累财富的速度是草原文明的数倍,只要有一个较为安定的外部环境和一片事宜发展生产的土地,他们至少在存活率上就将那些草原人远远抛在后头,别说在仓廪足之后创造出的各种精神文明。
“那么如果我并不希望那里都是良田呢?”
“那我就学主公你在西河时所作的那些,利用商人将那些胡人逐渐困在我们这边,同时控制一部分商人,不要让商人成为搅乱我们计划的家伙。另外如果主公,或者奉先、子龙、文巧可以与那些异族联姻,相信可以好地完成主公的想法。”
“你小子那我们去联姻,那你自己呢?我可记得你母亲等着抱孙子已经望眼欲穿了吧。”
“属下的长子怎么说也应该完全是汉人的血统吧……”
“哼哼,就凭你现在的这种心态,治理朔方的时候就有可能出问题哦~”
当然,这绝对是李书实对太史慈进行恫吓,因为太史慈事实上是一个公私很分明的人,就算心中真的有什么想法也绝对不会在公事之中表现出来,而这一点对于胡人而言就足够了。
公平公正,檀石槐靠着这一点就在鲜卑各部中建立起了崇高的威望,而皇甫规和张奂同样如此,只要能够做到基本公平,那些多喜欢直来直去的胡人很容易便会信服你的决定。
不要以为他们笨,他们智商并不比你低多少,只不过草原的恶劣环境让他们养成了直率坚韧的品格,而缺乏足够的知识让他们的眼界不够开阔罢了。
“如此,朔方的事情就交给你了。另外你再挑选一匹文官,对于异族,教化这种事情要放在与粮食同等重要的地位,而且那些精于计算的手下能够让你好的监管那些狡猾的商人。”
“这样的话,我就不客气了。”
“不用客气,让那些小家伙们到最艰苦的地方历练几年,比在教室苦读同样多的时间能帮助他们成长。”
只不过,朔方太守有了合适的人选,那么空出来的云中郡又应该交给谁呢?让魏越来做?
李书实在心里否定了这个想法,因为一个好的人选出现在了他的心中。
如果是这个人的话,那么北部边塞的胡人们只怕是要倒大霉了吧。
想到了那一张张苦涩的脸孔,李书实忍不住露出了愉♂悦的笑容。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