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看书网 www.91ab.top,最快更新官居一品最新章节!
据沙勿略自我介绍,他所在的耶稣会,是受罗马教皇承认的天主教修会,由他的同乡兼好友罗耀拉创立,他则是其中元老之一,其会中成员都是神父,非神父不能入会,而且必须是受过良好教育,不仅要有神学毕业证书,还得有另一项课程的大学毕业文凭才行,其要求远比对一般教徒严格许多。入会者必抵发誓他们将生活贞洁、贫穷,对修会和教宗的命令绝对服从,并以弘扬教义、传播主的福音为终生任务,可以看成是天主教内的精英社团。
二十年前,沙勿略成为耶稣会的首批传教士,奉教廷之命前来东方传教。历经八个月的艰难航行,最终抵达印度西岸的果阿邦,在那里进行了一番艰苦的拓荒,终于获得了不小的成就,甚至建起一所培养当地土著传教士的学院。
但印度并不是沙勿略传教的终点,四年后他离开果阿,来到马六甲一带,在南洋地区传教,并学会了汉语、粤语、闽南语,做好了前往大明的准备、因为在传教过程中,他深深认识到日本、南洋、朝鲜、安南这些地方的文化,深受中国的影响。而中国文明昌盛、是世界第一大国和第一强国,如果能在中国传播福音成功,便可不费吹灰之力的影响整个东亚文化囹。但当时明朝闭关锁国,除了窖-方正式派遣的使节外,中国禁止一切外国人进入。沙勿略要光明正大的传教,也不可能偷渡入境,只能先带领忠诚的追随者,前往东海之滨的日本。
在那里,他依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甚至成功使九州岛大名松浦隆信等皈依,同时他也终于等来了进入中国的机会,大明嘉靖三十六年,也就是西无一五五七年,大明重设市舶司,开放苏州为遇异口岸,外国人终于有机会走入这片神秘的土地。
但日本仍然因为倭寇战争受到惩罚,日本人不被允许进入中国的境内,沙勿略只好辗转南洋,准备从那里进入明国,不幸的是,他得了重病,险些讧西,但蒙住眷顾,最终听了过来,康复如初,这更坚定了他完成使命il将主的福音传播到当世第一大国!
在做好充分准备后,率领一艘载有二十名传教士的货船,以贩卖糖料的名义,终于进入了中国,并惊喜的发现,在日本时有过接触的松浦隆信的女婿,竟成了通关口岸的政务官,靠着这层关系,他才能打破外国人在大明的留居期限,一直在上海码头传教。
在这里,他见识了高度的文明和文化,上海城的富庶繁华,恐怕只有故国的马德里才能媲美,而这里人们的优雅修养,却是那些粗俗的远洋暴发户,不能相提并论的。更让他不可思议的,据说这里只是刚刚建成的一座县级城市,比它更大更富有、更有底蕴的城市,在大明不计其数,这让沙勿略心中的仰慕之情,那真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无论如何都想去内地是一走、看一看……不过沈京没这个权力,现在见到沈默这位能帮他实现梦想的‘贵官人),沙勿略马上表达出强烈的追随意愿。
而沈默也对耶稣会十分感兴趣,希望通过他们,将欧洲的哲学、科学引进来,能帮助大明人、尤其是士大夫们开阔眼界、改变观念一一在这个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度的关键时代,思想的改变是重中之重。
于是沈默愉快的答应了沙勿略的请求,在离开上海时,允许他随行,至于别的方面,现在说来还早,还是等时机成熟再说。
沈默在上海待了三天,与在苏州时的低调截然不同,他公开与商会人士会晤,参观新建成的交易所、证券市场、保险公司;并作为见证人,出席了一部民间商业法典的签署仪式。
法典简称‘上海公约’。在长期贸易实践中,商人们痛感无法可依、缺少规范,导致贸易混乱、矛盾丛生,秦后所有人的利益都大受影响,所以急需一个可以规范整个日常商业行为的东西,但谁来制定、怎么制定,这是个问题。
当时沈默还在苏松巡抚任上,很多人都认为,由他来出面制定一些东西,是最好的选择,但被沈默断然拒绝,他私下对一些头面人物说,谁制定,谁就有解释权,就是这套东西的主宰,你们信任我,我很高兴,但我毕竟是官方身份,也不可能永远在这儿,将来新的巡抚上任,便会继承我的权力,也拥有解释权、甚至修改权,到时候你们岂不是被动了?
他这番话,对那些人的触动很大,伎他们思考了许多之前从没想过的东西,经过一番合计,他们最终决定跳开官府,自己制定规范。也是在那一刻,他们对沈默的崇敬之情,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他们心中,这位无私、睿智、全心全意为他们着想的大人,已经有些超凡入圣的意愿了。
沈默虽然不出面,但还是给他们提了三点原则,尽可能让所有人参与制定、尽可能的公平、过程必须清晰透明,只有这样,这部~'\约才不会昙花一现、沦为儿戏。
最后他语重心长的嘱咐众人:“要想获得长久的,独立于官方的力量,必须要表现出比官方更高尚的品质、更优秀的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凝集大而散的力量,变得牢不可破一一这部公约的制定,就是你们能否做到的试金石!”
另外,他还提醒众人,沽令条文不是肼散美文,要求条款直白无误,没有歧义,不怕哆嗦,只怕错漏,要尽量以口语化的文字,浅显易懂的措辞书写,以让尽可能多的人明白无误为最终目标。
但事情知易行难,当要去制定一部各方认可的公约时,就必抵去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必须让商业活动的参加者,都认可公约由-容,才有可能一致承认它、拥护它。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公约编纂委员会……由各行各业的商会推举出一百名代表组成……花费整整三年时间,历经九次大修改、无数次小变动,才拟出这么一部草案,这个过程中,沈默尽量不参与意见,只有成墒之后,才第一次观看,且没有对条款本身,提出任何意见,只是提醒编委会人员,在日后施行时,千万不要敝帚自珍,认为条款不容更改,只要出现不合适、不正确的地方,都要立即进入修改程序……但必须获得委员会三分之二的赞成,才可最终修改……为的是保持公约的权威性和对实际情况的适应性,只有这样,才能减少不满、羸得信赖,保持长久的生命力。
公约签订仪式那天,上海城码头广场上人山人海,各行各业的商人们济济一堂,就连平素不露面的大户徂也到齐了,因为这是他们第一次为自己制定规则,自己主导自己的命运。
这个日子,实在是太值得所有人记忆了。
在这个仪式上,作为上海城的设计者,这部法典的倡导者,在场大户巨商唯一信服的人,沈默想保持低调也不可能了,他被推举到台前,发表致辞。
面对着广场上鸟压压的目光,沈默知道自己所说的一切,不只是这些人会听到,如果言辞过激,会对自己的未来,造成难以预科的影响,但他还是要亮明旗帜,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
他在简短的祝贺后,便开篇明义道:“《吕氏春秋》说,农为本,商为末。故中国历代以来,有重农轻商之说!此乃大谬矣!”这话一出,满场皆惊,沈大人敢否定国家的农本思想?虽然大家都很喜欢听,但还是为他的命运捏一把汗。
但沈默下面的话,又让人们放下心来:“为什么说这话错呢?吕氏春秋是谁编的,吕不韦,他是干什么的?丞相,但更是商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都会为自己的集团说话,难道吕丞相脑壳坏掉,会说自己的坏话吗?他是多么精明的人,显然不可能。”顿一顿,他接着道:‘本’是木之根;‘末’是木之枝叶,一棵树没了根,就倒塌,就活不下去,正如农业至于国家,所以说是农为本!但一棵树光有根能行吗?没有枝、没有叶,光秃秃的一根树干,能长大成材吗?”说着笑笑道:“谁种过树,告诉我什么树不用枝繁叶茂,就可以长成参天大树?”掌声,欢笑声四起。
有近处的回应道:“大人,返树必须先长枝叶,才能长大,不长叶子,就什么也长不了。”
“这是为什么?”沈默芸问道:“你们知道吗?”
大伙儿可说不清楚,便听沈默道:“因为植物生长,离不开水和阳光,根吸水,树叶吸收阳光,本末相互合作,才能保证植物生长,光有本没有末不行,光有末没有本也不行。”说着将话头转回出发点道:“所以我说,农业者,国家之血脉也;商务者,国家之元气也,兴商者,疏畅其血脉、方可强国富民也!这也不是我的观点,而是古来皆有之!如太公之‘九府法'!管子之‘府侮官山’,周官设市师以教商贾,龙门传货殖以示后世!子贡结驷连骑以货殖营生、百里奚贩五羊皮而相秦创霸、即汉之卜式,桑宕羊莫不以商业起家而至卿相,更是不可计数,可见古人并无排斥商业之说!”更强烈的掌声,喝彩声。
“说到这儿,有人肯定还会反驳我一十农人纯朴、商人狡猾,所以兴农可以安国,行商却会乱国,持此论调者,自古至今不乏其人!”沈默提高声调,有力的挥动着右手道:“但我要批判这种说法,郑弦高以商却敌而保国,吕不韦以商归秦质子,郑昭商暹罗逐缅寇而主(8陲!孰谓阌1韵中竟无人豪,顾可一例目为市侩哉?又有谁敢说,商人们就不爱国?!再说句掉脑袋的话,你翻开历代史书,看看从三皇五帝至今,多少次王朝更迭,多少次战乱四起,可能是因为农民bao乱,军阀混战,庵竖弄权,奸臣丧国,,,可有一次是
人们挑起来的?没有,从来没有!商人们从来没有祸国殃民的劣迹!”说着充满感情的对场中众人道:“因为国泰民安,才能商业兴盛,国家混乱、民不聊生,商人也就没法活下去,所以商人们从来都是希望国家稳定,战火永熄的!”
这话将现场气氛引爆,所有人都拼命鼓掌,大有沉冤昭雪、扬眉吐气之感,经久不息的掌声,将沈默的发言屡次打断,他只好微笑着站在那里,等着掌声停下来,才接着道:“当然,为什么以往商人会给人以不好的印象,这是因为有时太过逐利;圣人云‘德本利末’,按照我的理解,还是德为根本,利为枝叶,国无德必亡、人无德必不得好死,所以德是最重要的;但国无财利,也同样不行!国家打仗要钱、养兵要钌、救灾要钱-、维持正常的运转还要钱,一刻都不能缺钱一一看看这上海城,想想市舶司为何重设,事实胜于一切雄辩!”
“国不可一日无德,也不可一日无财!”沈默沉声道:“所以商人言利天经地义!但不能唯利是图,须要追求德财兼备,而且将德放在利的前面,就是要提醒大家,要以德制利,任何时候都不要被利欲蒙蔽了心胸,不要忘了道德!”说着伸出两根指头道:“这个任何时候,也可以分成两个层面,一是在经营买卖过程中,要有商业道德,在以契约合同约束商业行为的同时,讲信义、重承诺、不发不义之财,不做亏心之事!凡有违反商业道德的,大家共唾弃!”顿一顿道:“另一个层面是,在发家致富后,要谨记一份财富便是一份社会责任,你聚拢的财富越多,身上的责任便越重,如果只知道聚集财富,不知道履行责任,那就是不义之财,必惹民怨国怒,距离你破家名裂之日,也就不远了。所以在聚拢财富的过程中,还应该以种种‘义行'、‘义举'来奉献社会,回报乡里,如此谁还会说商人好利忘义?”
最后他回到主题道:“偏见的消除,永远不能指望别人,而是来自自身的努力,要想有朝一日,人人以商为荣,不以为耻,何去何从,请诸位明断……”这些话说完,远没有起先的掌声那么热烈,那么心甘情愿,但引来了更多的沉思。
其实沈默给这些商人打气是表,泼冷水才是本,因为他很清楚,如果人的意识没有跟上财富的增长,必然会出现很多问题,甚至惹出大乱子;其实最好的办法,还是在出现问题后,让他们自己解决,但他担心大明国祚毕竟也就还有七八十年,可能没有那么多犯错误的机会,所以自己还是得尽全力帮他们少走弯路,少犯锖误,为此,给自己惹上些麻烦也在所不惜……这番演讲固然奠定了他商人精神领袖的地位,但在这个年代,这头衔并不值得奇耀,还会让许多人变成他的敌人一一就像沙勿略他们老大头上的荆棘环,看着难看,戴着扎头,实在是秸赔不赚的买卖。
但只要这一盆冷水,能让这些被财富冲昏头脑的商人们,冷静的思考一下自己的未来,沈默就心满意足了。
在上海逗留数日,沈默始终没有等到长子回来,不过这也是正常,海上的事情谁说的清楚,但他不能冉等了,因为再过几天,就是他老爹的生j@-,沈默必须赶回苏州去了。
这次沈默选择坐海船、沿着海岸南下,这样要快很多,而且不必经过杭州城一一东南总督胡宗宪,正在那里举行一场盛大的欢迎仪式,热情迎接嘉靖皇帝的驾临,沈默可不想这时候去凑热闹。
临别的时候,沈京怕他路上寂寞,还送给他五六个窈窕的女子,却被沈默全轰了下来,这让沈京吃惊非常道:“拙言,你不会惧内如此吧?这里离着北京几千里呢,况且在茫茫海上,谁知道你干了什么?
沈默郁闷的翻翻眼皮道:“我不好这口。”
“难道你好……男风:”沈京道:“不早说哩.我也没准备。
“去你的!”沈默要吃人一样,瞪着他道:“我要去见个人,谁也
不能带!”
沈京这才收起笑容,紧紧握住他的双手道:“这次一别,又不知何年再见了。”说着眼圉就红了。
沈默也红了眼,反握着他的手道:“咱们兄弟,多少年不见「感情也永远不会变。”
“珍重-,兄弟!
“珍重!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