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节 请缨(1 / 1)

大国崛起1857 狂人阿Q 1695 字 9个月前

91看书网 www.91ab.top,最快更新大国崛起1857最新章节!

朱敬伦不喜欢被动,但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他不断的陷入被动之中。

出发前,他得到的最新消息是,柏贵告诉他黄宗汉决定确认消息之后,才会采取行动。

黄宗汉从柏贵这里得知,巴夏礼是被林福祥掳走的,但是黄宗汉本人没有收到林福祥的回报,他需要确认,内部的不团结,让朱敬伦越发对清军不看好起来。

朱敬伦一开始就认定,英国人不可能对巴夏礼不管不顾,其实事情发展到现在,巴夏礼的死活对他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必须做出反应,哪怕是打一场不成功的救援战,也好过什么都不做,就好像巴夏礼当时为了印度兵会去打柏贵的耳光,会带着人出城徒劳的扫荡一圈,现在巴夏礼被囚禁的消息传出来,英军也必然要有所行动,法国人可以无动于衷,但是如果英军高层也无动于衷的话,回国后就会成为一个笑话,政治正确这种东西,有时候让人没有选择。

朱敬伦之所以希望黄宗汉出兵威胁,就是防止英法联军调动太多兵力前往,可是黄宗汉没有配合,现在的情况来看,已经超出了朱敬伦的预料。

英国海军毋庸置疑是这个世界上最强悍的海军,海军士兵在训练水平上并不比精锐陆军差半分,但是在荣誉感和战斗意志上,却远超英国陆军,因此四艘军舰,两百海军本身就是一股强悍的力量,就更不用说法国人的参与了,法国的两艘军舰一百个海军士兵,虽然海战未必胜过英军,但是登陆作战的话,绝对不会差。

一共三百个英法联军海军士兵,这股力量不是林福祥五百来个水营老兵能对付得了的,朱敬伦认为,即便是伏击,要歼灭洋人,清军也至少需要准备五倍的优势兵力,否则很难一口吃下对手。

现在英法联军出动了三百人,林福祥的乡勇就算全部设伏,也拿不下这股力量。

如果当时黄宗汉愿意配合的话,朱敬伦相信,英法联军绝对不敢拿出三百个欧洲士兵,参与到这次任务中,最多也就是几百个印度兵凑凑数而已。

现在唯一的希望就看林福祥的阴谋诡计能不能得逞了,不过朱敬伦对此不报太大希望,除非英法联军是蠢猪,毫无战斗经验可言的菜鸟,否则三百联军海军不可能一下子被林福祥埋下的炸药一锅端。

船只在颠簸中前行,朱敬伦默默的挤在船舱的一角,他本来可以不去的,赫德来找他的时候,征求他的意见,并没有强求,鬼使神差的朱敬伦答应了,尽管他看不到希望,似乎自己的参与能够提高林福祥的胜算一般。

周围还有几个翻译,一个个都略带慌张,他们跟朱敬伦不一样,他们大都是随军翻译,所以英军的行动他们是必须参加的,同样他们的薪水也比朱敬伦丰厚的多。即便如此,他依然只能跟朱敬伦一起记在最下等的船舱里,只是等级森严的中国社会成长的他们,早就习惯了这一切。

统治者永远是高贵的,不管他是文官集团,满洲人还是英国人。

舰队全速前进,蒸汽机和船帆一起用力,只用了两个小时,就顺流而下到达了黄埔港码头,每艘船上留下了大概十个士兵守船,其他士兵纷纷登岸,不管他们是海军士兵还是陆战队员,全都拿起了火枪,并且带着一门门火炮,朝着目的地前进。

由于时间紧迫,英法联军并没有找到合适的向导,但是他们有比较详细的地图,尽管也精确不到哪里去,可是波罗庙这种标志性建筑赫然在目,他们能通过地图找到这个巴夏礼就藏在这个庙,也就能通过地图找到这个庙。

朱敬伦是最后一批下船的人,作为中国翻译虽然没什么地位,却也不用去做搬运火炮和炮弹那样的工作。

赫德是翻译团队的首领,其实他本人也不一定非要过来,但是巴夏礼在的时候,每每都要亲自领兵清剿,赫德又有什么理由推诿这次任务呢,另外他本人也有强烈的意愿参与,联军指挥官也非常乐意有一个中国通帮助他们完成这次紧急任务。

联军很认真,他们的团队配置相当高,以英军在广州的最高级军官托马斯贺罗威上校为总指挥,参谋、翻译团队,步兵、炮兵部队,如此完整的配置。

显然这绝对不是冲着几个看押巴夏礼的狱卒去的,这是冲着异常有规模的战斗准备的,这说明英法联军并没有林福祥想象中那么弱智,他们根本就不相信巴夏礼仅仅是被几个狱卒看押着,他们或许早就猜到了巴夏礼不过是哪来引他们上当的幌子。这种想法,更加让朱敬伦为林福祥的计划感到担心。

翻译团队拖在最后,跟后勤兵,也就是两百多个中国苦力一起行动。

翻译存在的意义在于,如果英法联军包围了中国人之后用来劝降的。

赫德是翻译团队的首领,但他并没有跟着翻译们一起行动,而是直接在指挥部,跟高级军官们一起工作。显然尽管受到上次寻找巴夏礼一事的影响,赫德这个中国通对英法联军的价值并没有降低。

身边一队队驮马拉着的火炮还在不断的通过,前方就听到了枪声,竟然距离码头不远就接上了火。

“竟然这么快就打起来了?”

朱敬伦跟在翻译团队中,异常低调,兵荒马乱的,还是不要太出格的好。突如其来的枪声让他有些意外,林庄告诉他林福祥的伏击阵地在波罗庙周围,从没听过那座庙宇,那座宫殿动不动被水淹,因为这些宗教或者皇家建筑往往地势比较高,波罗庙也不例外,在哪里设伏,能让林福祥的部队占据地理优势。

交火稀稀拉拉,军队始终持续进发,显然林福祥的阻击连英法联军前进的步伐都无法耽误一下,这说明他们连对方的前锋都挡不住。

一直走了两三里,波罗庙已经近在眼前,但枪声依然断断续续没有停止过。

英法联军开始分散。

这座庙宇很大,后世是中国四大海神庙之一。不过波罗庙供奉的却不是中国的海神妈祖或者龙王之类的神灵,供奉的是一个叫做波罗的国家。

传说在唐朝一个叫做波罗国的国家,派遣船队远渡重洋,最终抵达波罗庙外的江面上,登岸惨败了岸上的海神。有一位使者名叫达奚,在海神庙的两旁种了一棵波罗树。结果达奚的同伴忘记了种树的达奚,当达奚种完树后,同伴已经扬帆起航了。达奚被遗留在了这里,他经常站在山坡上远望,希望看到故乡的商船,久而久之化作了一个石人。后来附近的人觉得此事神异,就给达奚塑像,称为波罗神。

显然这种神话色彩太浓厚,最后可能的是某一个海外小国按照自己国家的习俗在这里建造的寺庙,至于寺庙叫波罗庙,有可能是翻译的误会,反正朱敬伦没听过有个波罗国的国家,印度历史上到时有个波罗奈国,喜马拉雅山南侧有一个泥婆罗国。

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座寺庙确实是唐代时候受到外来影响建立的寺庙,算是一种文化融合的产物,唐代有外国来经商,如今也有外国人来经商,那时候是和平的交往,现在却被别人拿着洋枪洋炮打上门来,是唐代的外国人更文明吗?不,只是唐代的中国人更强悍而已。

人弱被人欺,如此而已!

波罗庙很大,英法联军就无法完全包围,他们只能选择重点区域进攻。联军指挥部安放在码头附近,但是很快就开始转移,朱敬伦他们跟着转移。

这说明英法联军的攻势很顺利,几乎没有遇到任何阻滞,这附和所有人的预期,团队的翻译们也松了一口气,显然他们并没有立场,或者立场并不在中国人一方。

果然这次大家靠近到庙宇很近的位置才停下脚步,枪声持续了半个小时之后,赫德匆匆赶来,进入翻译们所在的帐篷中。

“中国匪徒们被包围了,他们插翅难逃,我们打算劝降他们,谁愿意做使者?”

赫德很兴奋,可是他为什么自己不去,他都不去,在做的翻译一个个都不是傻瓜,谁会去?

没人回答,沉默了片刻,朱敬伦站了出来。

“赫德先生,您能详细说说现在的情况吗?”

赫德很欣慰,每每关键时刻,朱敬伦总能做点什么。

他详细的解释了一下现在的情况。英法联军两百人已经攻入了波罗庙,所有进出山门,高墙,都已经被英法联军攻占,敌人现在躲进了一间大堂之中苟延残喘,不是英法联军打不进那座大堂,而是根据被俘虏的几个中国乡勇交代,巴夏礼就在那座大堂之中,因此英法联军希望能劝降那些人,从而保护巴夏礼的安全。

已经释放了俘虏去转达英法联军的态度,对方提出要这边排除使者面对面谈判。

显然包括赫德在内的洋人都不相信乡勇的诚意,他们敢抓赫德,就敢抓任何人,所以他们希望派一个翻译过去跟乡勇谈判。

朱敬伦也沉默了,他不能太积极,别人是怕,他是怕被怀疑。

许久,见没人应声,赫德看看这个,看看那个,最后还是看向了朱敬伦。

朱敬伦这才叹息一声:“既然没人去,就让我去吧。”

所有人都看向他。

朱敬伦苦笑一声,给所有人拱手。

又对赫德道:“在下家中有一老娘,如果在下回不来了,恳请诸位帮扶。”

说完径直走出帐篷,在别人严重说不出的潇洒和落寞。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