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看书网 www.91ab.top,最快更新江南世家最新章节!
载泽在桌前坐下的时候,似乎已经将先前的坏情绪一扫而空了,他在谢道庸大力推荐的酱肘子上夹了一筷子送进口中,眯着眼睛品了品,长长的“嗯”了一声,露出一点心满意足的表情,连赞了两声“不错”,又伸筷子去夹了一口。
他这动作上的赞同比语言上的恭维更让人受用,谢道庸将那叠酱肘子挪到载泽跟前,笑道:“泽公真是同道中人!”
载泽又夹了一筷子,颤巍巍的送到身边的谢怀昌碟子里:“来来,宁隐,你也尝尝,你们南方人可能不习惯这北方菜,但吃惯了很上瘾的。”
谢怀昌被吓了一跳,顿时手脚都不知道该怎么放,因为载泽毕竟是位王公,他在椅子上顿了顿,想站起来谢恩,觉得不妥,然而坐着不动就更加不妥。正别扭着,载泽似乎看出了他的窘境,向他和善地笑了笑:“宁隐不必拘束,你我两府是通家之好,就像一家人一样的。”
在谢道庸面前,载泽总显得毛躁沉不住气,可有了谢怀昌作对比,载泽便显出了沉稳老练的一面,这一点不必别人提点,谢怀昌自己就能感觉出来。他先前觉得满清王室已经腐朽到烂了根,爱新觉罗的男人早就没了当初雄视天下的本事,然而今日见到载泽,却又开始相信这个国家或许还是有救的,起码载泽方才在正堂说起庆亲王时的表情,和他在外见到的那些为国家前途而忧心的爱国志士并无不同。
谢怀昌在椅子上向他低头道谢,开了这个头,两人便自然而然地聊了起来,载泽对他的学习进度表示关系,谢怀昌也客气地因为安妮而向他道谢,寒暄几句后,载泽忽然问他:“宁隐出洋后,打算学什么科目?”
谢怀昌道:“还没有考虑好。”
载泽便道:“你要是愿意听,我就给你几个建议,如今咱们大清正要立宪,你若是能出洋学一个法律,那自然是第一等好的,回国后立刻就能进宪政研究院来。”
谢怀昌微微点了点头,等着他下一个建议。
载泽继续道:“第二个,就是去欧洲或是日本的军校,我先前也与你叔父说过,你从军校回国,立刻就去军队做教官,练一支新军来。”
谢怀昌道:“眼下袁大人不是已经将北洋新军练得很好了吗?”
载泽叹了口气:“北洋新军自然是好的,可是我们大清不能只有北洋这一支军队,况且袁世凯拥兵自重,太后也不放心。”
谢怀昌垂下眼睛,显出深思的模样,没有答话。
载泽便继续道:“当然,除此之外,你若是能学一些铁路建设什么的,也是极好的,再不济学个教育,回来也能兴盛我大清的新学,宁隐,大清眼下正是求贤若渴的时候,百年来都难出这样的好时机了,只要你有本事,入阁拜相那是迟早的事情,你可一定要把握好啊。”
谢怀昌慢慢道:“怀昌倒没有入阁拜相的野心,只要能光复中华,富国强民便满足了。”
载泽哈哈大笑,用力在他肩膀上拍了几下:“好!好志气!你尽管去学,不必担心什么,学个真本事回来找我,我为你安排大展拳脚的地方!”
谢怀昌又向他颔首致谢,掂起筷子来,却胃口全无,勉强将载泽夹给他的肘子吃下去,犹豫再三,还是问载泽道:“泽公……怀昌有个疑惑,想请您释疑。”
载泽向他示意了一下:“请讲。”
谢怀昌咳了一声,语速缓慢,但语气却坚定,道:“今日大清又兴新政,观之,与戊戌年似乎并无不同,但当年康梁等人被定为叛国谋逆,甚至还杀了六君子,又是何故呢?”
载泽怔了怔,还没有答话,谢道庸便斥道:“怀昌,放肆。”
谢怀昌立刻对载泽低下头:“小子妄言,请泽公赎罪。”
载泽却摆了摆手:“不当事……你这个疑惑,恐怕是天下之人共有的疑惑……只是,我没法儿回答你。”
谢怀昌抬起头来,莫名其妙地看着他。
载泽叹了口气:“我走之后,你叔父或许可以给你一个明确的答案。”
谢怀昌联想到方才他二人在正堂的对话,似乎一下就明白了他不能说的这个原因,谢道庸在这个关口将话题自然地转去了别处,可谢怀昌却不死心,又嗫嚅道:“除此之外,怀昌还有一个疑惑……”
谢道庸已经表露出了明显不悦的暗示,可载泽却抬手示意:“虽然我未必可以给你回答,但仍愿听听你的疑惑。”
谢怀昌犹豫了一下,低声道:“泽公出洋考察各国,共和政体也见了,君主立宪政体也见了,若抛开您的其余身份,仅仅以大清国民的角度来看,是君主更好,还是立宪更好?”
他此话一出,全场都静了一下,婉澜心中立刻大呼不好,因为泽公福晋的眉心已经皱了起来,这个出身叶赫那拉氏的女人虽然嫁做爱新觉罗皇族的媳妇,可在有前车之鉴的情况下,她的身份总是让人不放心。谢道庸显然也想到了这个问题,可以他的身份倘若出言化解,只怕会适得其反,更显得谢怀昌心怀不轨,冯夫人微微低着头,将面前的一盏汤挪到载泽福晋跟前,状似无意道:“福晋来尝尝这猪蹄汤,最是能养皮肤的。”
载泽福晋看了她一眼,客气地笑了笑:“多谢冯姐姐。”
她俩的对话打破了饭桌上尴尬紧张的气氛,婉澜又看了一眼载泽,轻轻咳了一声,语气温和地开口,略带责备:“宁隐,你怎么可以有这样的问题呢?”
谢怀昌与她对视了一眼,看懂了她眼神里的暗示,立刻接口:“长姐请恕罪,这问题怀昌在心中已经琢磨了好久,怀昌无能,即便是来日有幸出洋,也未必有泽公一般的雄才大略,能将各国看个清楚,这才冒昧向泽公提问的。”
载泽松开紧抿的唇角,轻轻叹了口气:“宁隐,你与你叔父可真不像啊,你的这个问题倘若换做是你叔父,就算是疑惑死,也决不会拿到我面前问的。”
谢怀昌道:“怀昌承泽公荐师之恩,早就将您当做老师一般尊重了。”
载泽短促地笑了一下:“我知道你想让我说什么,可是这不可能,宁隐,我生来就带着皇族血液,拱卫皇上地位不变是我的义务,这世上,没有比君主立宪更适合大清的政体了。”
谢怀昌没有露出一点失望的表情,道:“泽公误会了,我并没有希望您说什么,我只是想听一个真正见识过各国政体的人,来从一个尽量客观的角度回答这个问题。”
载泽又笑了笑:“其实君主立宪与共和政体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主权在民,若从一个偷懒的角度想,在君主立宪的政体内,国家出了问题,责任在执政政府,需要引咎辞职的也只有执政党而已,皇室家族则不必担负责任,我觉得,做一个不掌权却受国民尊敬的皇帝,比做一个时不时要下罪己诏,还容易被史官记成昏君的皇帝要好得多。”
谢怀昌点了点头:“您说的不错。”
载泽道:“宁隐,这些话我在你叔父面前说,是班门弄斧,小巫见大巫,可在你面前,我却能充个内行。各国有各国的政体,是因为各国有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民情,决定政体的从来不是国外怎么样,而是国内怎么样,中国有辽阔的土地和世界上最密集的人口,在国民素质没有达到一个较高水平之前,永远不可能真正的,将国家权力交到民众手里。”
他饮了口茶,又道:“你是读书人,你也读过史,大刀阔斧的改革,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上,从来没有过成功的例子,因为中国人口太多了,国土又实在太大,从南到北,甚至有完全不同的语言发音,你怎么能指望这么多人都能理解你改革的意思呢?就更别提人人都有私心,都想过好日子,太平年的时候尚有数不清的贪官污吏,更何况是改革的乱世。”
“宁隐,你要知道,这世上真正能为信仰而付出一切的,永远是极少数的极少数,所以朝廷才会表彰这些人,才会通过丹书铁券和贞节牌坊来鼓励这样的事情,而其余的大多数人,都是在为利益奔波,他们付出的每一样东西,都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回报,你想让他们支持你,帮助你做事情,就得许给他们足够的利益,这是规则,是规律,是从古到今,甚至是百年后千年后万年后,都不会变的。”
规则,又是规则,如今竟然上升到了规律,规律是不可改的,人不能将春夏秋冬万物生长颠倒顺序,自然也不能打破这个社会自然形成的规律,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中国将永远没有变好的一天,因为人口不可能减少,而国土也绝不可缩小,人的贪欲和对利益的追求永远不可能有停止的一天,改革就永远只能是表面上的事情。
谢怀昌想不通这些事情,就像他想不通皇室到底应不应该被推翻一样,皇族中有庆王这样的草包,也有载泽这样为天下之忧而忧的志士,那么同样的,革命党里也有求高官厚禄,甚至是只打算发国难财的人,没有哪一方是完全的错误。
他心里这样想着,面上却丝毫都没透出来任何异样的情绪,只做出醍醐灌顶的表情,激动地离开桌子,向载泽深深鞠躬:“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怀昌多谢泽公指点迷津,今日之后,定当殚精竭虑,为大清谋福祉。”
载泽笑了起来,急忙请他落座:“当年你叔父为大清的洋务做出了贡献,希望以后,你也能为大清的新政做出贡献,皇上和太后必然不会亏待你。”
谢怀昌低头应道:“是,还请泽公以后不吝指点。”
载泽哈哈大笑起来,就连泽公福晋也面露笑容,连道“后生可畏”,谢道庸小心翼翼地将话题转到了电灯电话上,使得这场宴得以在宾主尽欢中结束,送走了载泽一家,谢道庸将谢怀昌叫到了身边,道:“你方才在宴上……”
谢怀昌道:“是侄子孟浪了,险些为叔父惹来大祸。”
谢道庸轻轻叹了口气:“宁隐,以你的能力和性格……以后倘若幸运,创造的事业将是我和你父亲望尘莫及,可倘若不幸,你或许……”
他顿了顿,又长长重重地叹息:“你方才在宴席上问的那个有关戊戌年的问题……”
“我已经有答案了,叔父,”谢怀昌道:“是否因为,戊戌年的变法是由皇上主持,而如今的新政是由太后主持的缘故?”
谢道庸动作轻微地点了一下头:“不错。”
谢怀昌叹了口气:“难怪泽公不能自己说出来。”
然而谢道庸却道:“不,他不说出来,还有另一个原因。”
“他是出洋五大臣之一,是大清宪政的主要发起人,宪政与戊戌年的维新,本质上说并无区别,甚至比戊戌维新更加深入彻底,如果太后反对戊戌维新,那么极有可能因为同样的理由,反对如今的宪政。”
谢怀昌大吃一惊:“是太后自己要搞新政的,她怎么能出尔反尔?”
谢道庸却道:“一个鸡蛋,倘若是被人从外面打破,充其量是蛋黄破裂,与蛋清混为一体,可它的本质是不会变的,只有从这个鸡蛋自己从里面变了,才会孵出小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