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九章:是个什么样的人?(下)(1 / 1)

91看书网 www.91ab.top,最快更新大秦之帝国再起最新章节!

春秋时代,“霸”并不是霸权、霸道等等的解释,它应该被解释为“伯”。而伯其实是用来形容最长者,也就是“伯、仲、叔、季”来区分,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那么像是春秋时期最为强大的晋国,她就是周王室之下的“伯国”,伯国可以被解释为周王室分封诸国的老大,也就是众多诸侯国最为强大的国家。恰恰是因为晋国是当时的老大,因此产生了一个新的名词,那就是“霸主”,那么“霸”从此之后就有了“最强大”的含义之一。

张良明面服务于项羽,暗地里效忠于刘邦。那么张良在建议项羽将自己的王号定为“霸”的时候,其实是一个阴谋,用“霸王”的称号向世人展示多种信息,换句话来说就是,项羽是诸侯之中的最强者,诸侯应该全部臣服于项羽。

项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一位武力十分强悍的人,个性里充满了旧时代贵族的骄傲,对于任何事情只要能够使用武力解决就绝对不会费脑筋用其它的方法来处理。张良建议使用“霸王”作为王号,项羽打从心里感到合适。

上古先秦时代结束,是项羽对天下进行了分封,之所以由他来进行分封是有着一个小故事。

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就是项羽在巨鹿决战之前杀掉了怀王熊心任命的楚国掌权者宋义,从此项羽算是与熊心彻底走上了对立。所幸的是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击败了章邯,使项羽的威望达到了顶峰,不然要是项羽战败,其后绝对没有什么好果子吃。

项羽彻底与当时已经冠上“义帝”称号的熊心交恶实在出乎一个人的意料,那个人就是项氏集团的谋主范增。

在范增本来的计划中,项氏集团不应该那么早与义帝熊心交恶,毕竟此时的熊心是列国所承认的义帝,虽然是为了对抗秦国皇帝……也就是秦二世,列国才不得不承认最强国家的楚王熊心称帝,形成“二帝相争”的局面。

这个“二帝相争”并不是那么靠谱,实际上就是表现出强大一面的楚国带领着弱小的齐、燕、赵、魏、韩与秦国进行抗争,但是实际上只是在名义上列国是听从义帝熊心的号令,列国并不是真正无条件地听从来自于义帝熊心的命令。

说白了吧,楚怀王熊心之所以成为义帝,那是反秦集团要从名号上与秦国对等,并不想从行政级别上输给秦国,毕竟当时的秦国统治者是“皇帝”,列国用“王”来进行对抗并不好听。

自古以来华夏就讲究出师有名,这个“名”可以是战争的借口,其实也是统治者的行政级别。所以历来很少会发生诸侯对王,哪怕是对抗前是诸侯也必将自号为王,形成行政级别上的一种“对等”,从气势上不输给对方,形成一种实际上的名正言顺。所谓“名正言顺”,名就是行政级别,只有级别不相上下了,那么开口说的话也才具有同样的威慑力。

在“有需要”的背景下,熊心被列国共举为“帝”,那么从名分上熊心是掌握着“名器”,也就是说熊心掌握着“大义”,项羽与熊心交恶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特别是项羽身为人臣又杀掉自己的上司,要是按照世俗观念可以说是离经叛道,是属于需要被唾弃的人。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但是并不代表洗刷了“下克上”的罪名,只是项羽当时的声望如日中天,一时间不好处理而已。胜利后志得意满的项羽或许忘掉自己都干了一些什么,也没有去思考接下来自己将要面对什么样的局面,但是一个人没有忘记,那个人心里产生了恐惧,似乎看见了项羽被天下唾弃的画面,也看到了项氏集团土鸡瓦崩的那一天,那个人就是范增。

项氏集团要是崩溃,被清算的人除了项氏的家族成员当然还有那些归附的人群,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现实牵扯下,范增不得不思考怎么来扭转局面,使得那些不好的事情不会发生。他已经思考出一些眉目的时候,一个对反秦集团天大的好消息,对于项氏集团却是天大的坏消息传来了,私称的沛公、楚国的左将军、反秦义军头目之一的刘邦杀进了秦地,内乱后的秦中枢崩溃了,咸阳举城不战向刘邦投降了!

若是秦国不那么早崩溃,范增完全有时间来消除项羽“下克上”的影响,也能够依靠智慧让义帝熊心来消除对项羽的敌意,可是一切都来不及了。

秦国崩溃代表着“天下人”的敌人没有了,大家没有共同的敌人之后,原本为了一同抗敌会迟缓下来的矛盾将不会被压下去,秦国的崩溃势必让一些原本被掩埋的矛盾得到爆发。

没有了共同的敌人,列国不再需要听从楚国的命令,从某一些方面来说,楚国甚至从秦国崩溃的那一刻起成了列国的敌人。索性的是在秦国展开反击之后,列国的行政体系早就被打击得崩溃,也就是列国的一些王族已经失去了权柄,不再拥有那么强的号召力。这样一来列国与楚国的对立就会有时间缓冲,但是从某些方面来说这却是会将项氏集团推向无底深渊的威胁,毕竟因为列国王族威望不强,也就需要对义帝熊心虚与委蛇,那样项氏集团就危险了。

范增必须想办法让义帝对列国的影响力被消除掉,他抓住了列国王族虚弱不堪的现状,对项羽建议从根本上瓦解掉列国,使用的手段就是对列国各个有威望的人进行分封。

掌握权柄对天下诸侯进行分封?项羽爱死了这样的事情,符合他脑袋里强者为尊的思想。在巨鹿觉得前所未有胜利的项羽正是处在自我最为膨胀的时刻,可能打从心里觉得没有任何人能比他更有掌握权柄的实力,因此二话不说就同意了范增的建议。

除了毁掉列国的“根基”,范增当然不会放过恨之入骨的一个人,是那个人让原本有足够时间用破坏力最小的手段解决忧患的事情变得无比棘手。范增恨之入骨的对象当然就是那个趁着项羽在巨鹿与秦军展开关于决定命运的厮杀,然后充当窃取胜利果实轻轻松松杀进秦地的刘邦。

带着一种十足的恨意,范增劝说项羽必须杀死刘邦,举了无数的例子,其中最为让项羽接受的就是刘邦窃取胜利果实这一条,杀伤力最强的一句话是“先进关中者为王,为了这个他不去支援在巨鹿苦战的你,反而让你拼死力战去窃取胜利”,是这一句话让信心极度膨胀的项羽认为遭到了最彻底的背叛。

在另一方面,范增又为项羽解说关于杀掉宋义带来的影响,向项羽阐述项氏集团即将面临义帝熊心的局面,等待项羽了解情势的恶劣,然后又暗示是时候杀掉项氏扶持起来却渐渐失去控制的傀儡熊心。

杀掉熊心?项羽年轻,且是处于人生最为辉煌的时刻。年轻又处于辉煌时刻最不愿意的就是遭受控制,充满了信心的那颗年轻的心也绝不愿意遭受到威胁,结果就是项羽没有任何犹豫就下定决心杀掉熊心。

项羽同意杀掉熊心对范增来说简直好极了,他们应该打破“旧世界”的任何一个王族对天下的影响,迎来属于项氏集团的时代,在那个时代里项氏集团的首领项羽会向周王室一般成为诸侯们的天下共主。

为了更进一步达成自己的谋划,范增认为应该由英布前去执行袭杀义帝熊心,并认为包括魏豹、陈余、张耳、臧荼、韩广、田荣、田假……等等一些列国具有影响力人的都该参与进去,最为特别的是项羽手下的一些大将,如龙且、英布、钟离昧、季布……等人也必定要参与,让他们脱不开关系也自此与项氏集团无法分离。

在接下来的一系列事情中,一切似乎都按照范增的规划在发展,项羽率军气势汹汹地扑向秦地,列国诸位英豪也在项羽赫赫威名之下瑟瑟发抖,可是所有美好的东西到了进兵霸上的那一刻起就遭遇到了挫折……

项羽陈兵霸上,发文对刘邦进行最严正的交涉,询问刘邦为什么要背弃盟约的同时,质问依靠项氏集团扶持得以崛起的刘邦是不是要置项氏于死地,全文充满了威严与威胁,文字之上飘然着无比的霸气。

此时此刻的刘邦绝对不是刚刚获得巨鹿大胜项羽的对手,那不止是项羽率军以弱胜强在巨鹿所取得的胜利,还是从帐下的能臣猛将上,更加不单单是出身上矮了一头,是刘邦从现有的任何一方面都弱势于项羽。

在咸阳宫城内享受秦二世妃子或宫女的刘邦一听项羽率军向咸阳逼近,那一刹那连衣服都没穿就赤条条地跑出房间要逃跑,还在在几名谋臣和将领的安抚下才冷静下来。

有时候实力不足无法依靠智力来补,但是智慧在某些方面却是能够扭转结局,刘邦万分幸运的是手下有一个叫张良的张子房,天幸的是这个张子房还与项氏集团有着良好的关系,甚至是张子房在项氏集团中有一个刎颈之交的项伯。

大难临头的刘邦急的团团转,这个时候张良站了出来。

张良连同萧何建议刘邦退出咸阳城,不但是退出咸阳城还将进入秦地劫掠来的财帛进行集中,要用向项羽进献财帛展现出臣服的一面。张良甚至还建议连获得的那些文献、户籍、山川舆图完全敬献给项羽,表现出绝对的臣服,用这样的办法来度过这一次危机,可是这一举措遭到了萧何的反对,萧何认为什么都可以敬献,唯独文献、户籍、山川舆图必须留下,那是关于沛公刘邦日后能不能成为一方雄主的关键。

相对起张良,刘邦似乎更加信任一同从沛县崛起的萧何?在张良述说留下那些东西的危险性之后,刘邦依然还是听从萧何的劝谏,哪怕是担负着巨大的风险也将文献、户籍、山川舆图暗藏了下来,并极力进行掩盖。

劝说无望的张良只有带着忐忑的心情前往霸上的项羽驻军处,他并不是前去面见项羽,是前去找项伯,用巨大的财富贿赂项伯,恳求项伯一定要为刘邦进行转圜关系。

“鸿门宴”的结果直接展现出了张良的努力获得成功,这种成功是建立在张良成功贿赂项伯的前提,也是张良寻求到一个执戟郎的帮助。

那个执戟郎当然就是当时为项羽效力的韩信,若不是有韩信的暗中帮助,项伯绝无可能在范增的层层监视下获得战剑,刘邦被项庄即将一剑斩杀的时候也不会有项伯手持战剑进行格挡。

很多人对那一段历史进行过无数的猜测,小小执戟郎怎么可能逃过范增的监视帮助项伯,一心想要杀死刘邦的项羽为什么事到临头迟疑,包括韩信在进行背主行为后怎么能够逃脱,最后才成为刘邦手下最能征善战的战将。

没人能够知晓当时项羽到底在闹什么幺蛾子,就如同没人能够猜测其后项羽为什么会与范增又隔阂一样。其实从始至终都有一个人的影子,那个人就是张良。

事情到了那一步,刘邦与项羽先前经营的友情已经不复存在,张良以自身效力项羽换取了刘邦得以分封汉中王。

项羽得到张良的效忠就愿意放过刘邦,可以想象项羽充分见识到了张良的才能,同时项羽也有充分的自信。

在其后,因为张良的暗中离间,项羽与范增越行越远,到了最后甚至发生了项羽驱逐了自己亚父范增的事情。

纵观张良在上古先秦结束之后的所作所为,不论历史的评价对他是怎么样,可是无法改变一个事实,那就是他为刘邦贡献最大的就是在项氏集团内部作为间谍。所以,很多历史阶段的雄主看重某个人,说那个人是他的子房,其实意思并不全然是在赞赏智慧,某些方面来讲,就是在说那个人可不可以像张良一样,成为一个对其事业有重大帮助的间谍?R1152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