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看书网 www.91ab.top,最快更新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最新章节!
中国軍队如约没有继续进攻,美军则退出了渥太华以西、圣劳伦斯河以北的英属领地。
中国軍队立刻调转方向,一半兵力转而西进,打算扫清落基山以东的广袤土地,由于落后的交通问题,一旦调走他们短期内很难回来。
另一半兵力就地清扫五大湖区的抵抗力量,占领区的自发抵抗十分激烈,渥太华战役轻松胜利未必是好事情,大量脱离軍队的当地青壮,许多都加入了抵抗军,进行游击战。他们熟悉当地的每一条小河,每一片树林,这给占领军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尽管英国农业的资本化程度很高,但在殖民地,获得土地还是相对容易,于是有大量的自耕农,尽管他们的土地规模,很难归类于小农,上千亩土地的农场只是小农场,放在中国都算大地主了。
永远不要低估农民保卫自己土地的勇气,中国人如是,英国人亦如是,跟中国不同的是,英国人的自发抵抗行为比较散乱,因为他们缺乏乡村级别的组织,没有宗族之类的凝聚力。而且居住地也相对较散,很难集结起来。不过他们的抵抗军规模却比中国乡村团练要大一些,此消彼长,乡村一级的组织力弱,导致他们以党派为组织的地方组织却相对较大,因此他们可以组建民兵。
这些民兵多则数百人,少则数十人,互动范围很大。
民兵又具有出则为兵入则为民的特点,没有军装,只有武器,躲入农场,你很难分别他们是农民还是民兵。
占领军第一步计划是,勒令所有英国农民交出武器,并在各地拉网式围捕抵抗军,一旦那个地方发生袭击行为,立刻搜查当地所有农场,发现武器,立刻将整个农场居民逮捕。
这种措施非但没有把抵抗行为镇压下去,反而愈演愈烈,激起了更大范围的反抗,因为没人愿意交出武器。
这种情况,让占领军感到头痛不已,但却短期内无法解决问题。
不过大问题解决了,北美的战事已经进入治安战阶段,不会大型战役了。而另一块英属领地,问题远比想象中复杂。
英属印度,正面战场上,中国軍队占据绝对优势,问题还是占领的问题。
印度人比英国人更加驯服,自发反抗这种事他们做不出来,最大的问题不是抵抗运动,而是治安问题。
英国人始终无法解决殖民地经济化程度这个问题,或者说他们没有意愿解决,还要故意推动经济化。所以英属领地的粮食产量是逐年降低的,连续三十年的和平,让这里的经济化程度已经相当高了,在全世界范围内,仅次于北美地区,比欧洲的法国、德国等传统国家都高。
土地都被用作种植棉花、黄麻、靛蓝、甘蔗等经济作物了,种粮食的土地自然就少了,一方面这是英国人的推动,他们建立的商业网络,让农产品十分便于交易,另一方面也是农民被迫的选择,由于包税制下的高赋税,种植粮食在这里根本就活不下去,只能种植经济效益更好的经济作物,然后换取粮食,反而能勉强为生。
这种经济模式,导致很容易发生饥荒,因为粮食总量是有限的,储备粮食很少,战争中饥荒自然而然的爆发了。饥荒引起了大规模的叛乱,到处都是抢粮食的饥民队伍,他们没有目的性,眼里只有粮食,谁有粮食他们就跟谁作战,不管是英军还是中国运输队,都会遭到他们的攻击。
前线战场并没有什么难度,在绝对优势兵力下,公司印度軍队的训练水平、装备水平跟英军相当,甚至更好,而作战意志上,更是远高于佣兵性质的英印軍队,结果突破之后,长驱直入。
在北方平原地区,突破了恒河防线。在其他方向,从海上进行了登陆作战,加尔各答、孟买这样的大城市不容易登陆,可是一些小城市还是很容易攻占的。比如东南沿海的本地治里,这里是法国殖民地,但法国人早就失去为了保卫这里投入的动机。这里历史上多次被因国人攻占,是英国考虑到平衡问题,才将其归还法国的,只是一个基地而已,不可能向内陆扩张。因此法国人也不投入军事,武装力量只局限于维护治安。
这次法国也参战了,结果中国海军迅速攻占了这里,法国人没有进行激烈的抵抗,一来是知道打不过,二来中法关系一向不错,中国商船停靠这里的次数很多,一些中国商业势力跟当地政府关系良好,于是法国人少做抵抗就投降了。
西海岸的科欽也是如此攻占的。
由于遍地叛乱,印度的问题,已经不是谁能占领这里,而是谁能养得起印度人。
谁都养不起两亿印度人,只能印度人自己养活自己,相比英军占领区,中国占领区的情况要好很多,因为中国占领区可以迅速跟外界恢复联系,大量粮食输送到这里,当地物产出口出去。可是占领军的压力还是很大,需要稳定秩序,恢复经济体系。
英印军的情况也不好过,军粮当然是能够保证的,可平民陷入饥荒后,越来越多的反抗力量出现,有许多民族主义者趁机组织軍队,导致英国能用来作战的部队越来越少。好在非洲公司的武装同样陷入治安战中,无法全力进攻,否则英军很难坚持。
饥荒是开战后第二个月开始的,第三个月起,就大范围蔓延开来。
这导致印度战场已经不是单纯的军事问题,牵扯到经济、军事和政治等方方面面。
軍队解决这个问题是欠缺经验的。
皇太子派了自己的长子,周固去这里坐镇,采用政治、军事相结合的手段。
周固相比弟弟周淳,没有那么大的名气,但他是嫡长孙,受到重点培养,学识上是没有问题的。经验上也不欠缺,作为嫡孙,就像当年培养他父亲一样。除了在国内地方任职之外,他还在国外有任职经验。
最大的经验正是在印度周边地区,三十年前,他弟弟周淳大婚,阿萨姆王国被作为彩礼交给了他与俄国公主。阿萨姆南方的效果曼尼普尔王国,则由周固一直管理,他以摄政的身份在这里进行了二十多年的持续执政。
曼尼普尔同样是一个以东亚人种为主的国家,当然血统中必然夹杂了一些印度成分,但从外貌上看,明显跟缅甸人相似。当地传说中,古代中国齐朝国王与中亚王朝公主通婚,后代建立了这个国家,这个传说可信度不高,跟波斯、马六甲等地传说的某某中国公主曾嫁入这里的故事相似,都是因为古代中国太过强盛,周边民族给自己脸上贴金
跟阿萨姆不同,曼尼普尔不是一个容易发展的地区,这里没有大河通往大海,主要以山地为主。东部跟缅甸以若开山脉、纳加丘陵为界,西部、南部跟孟加拉接壤,北部就是阿萨姆王国。
曼尼普尔相当于后世印度的曼尼普尔、米佐拉姆和特里普拉三个邦,土地面积跟北边的阿萨姆王国其实差不多。但山地占了国土的一半,可以开发的谷地只占了百分之四十左右。而且被封闭在一个个山谷地带,交通极为落后。而且民族众多,分割的地形,非常容易形成独立的民族。能够明确区分开来,在语言、文化上明显不停的民族,就有三四十个。
这样的一个国家,想要发展起来,当真是地狱难度。
对比一下北方的阿萨姆,皇太子在这里经营的时候,费尽了心力,吸引了大量移民,才终于发展起来。而曼尼普尔连移民都吸引不到。周淳成为阿萨姆国王之后,对这里几乎是放任自流的,为了吸引投资,甚至将一些地区的管理权都授权给一家家商业公司。采取高度自由化的政策,只要能带来钱的,就能得到一切。结果阿萨姆人口在最近三十年中,从八百万人增长到了三千万,翻了三倍。
而曼尼普尔在皇太子执政的时候,人口一百多万,交给周固后的二十多年中,也只增加到三百万人。
但周固这个皇太孙在这里的执政,却得到了高度的认可。曼尼普尔经济落后,发展条件差,周固主要精力放在改善交通和鼓励教育上。他将财政的绝大部分都用来发展教育。结果阿萨姆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可识字率勉强达到一半。但曼尼普尔却建立了覆盖所有人的学校,识字率高达九成。
鉴于没有出海口的劣势,周固用了二十年时间,用紧缩的财政修建了一个覆盖全国的铁路网,铁路网的核心还不在国内,而是属于孟加拉的吉大港。国内所有重要城市,都有通往吉大港的铁路。
吉大港所在的孟加拉,归非洲公司管辖,因此周固加强跟非洲公司的关系。除了吸引投资的考虑之外,他更需要通过非洲公司的商业网络,出口曼尼普尔王国的物产。
用了二十年时间,曼尼普尔人口从他接手时候的一百多万,发展到了三百万人,尽管连阿萨姆的一成都不到,但相比贫弱的基础来说,堪称脱胎换骨。
经济上,除了改善交通之外,还高度重视农桑,山地众多就种植茶叶,山谷平地,这植桑养蚕,花费重金建立了桑蚕学校,缫丝、织稠,尽量延长产业链。
这里的桑蚕业之发达,甚至已经取代了中国,成为非洲市场上的第一大丝绸供应国和第一大茶叶供应国。利用桑蚕、茶叶、造纸等工业,将一个贫弱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工业产出和税收高达七成的工业国。
搞教育、修铁路、培养产业,这些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本,但更需要的是耐心,这被看作是皇太孙最大的优点。